中国古代字谜文化
如果将字谜文化看作是立体的系统,这个系统则是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类活动创造的,且是人类社会认知的全部产物的系统。通过字谜文化系统,可以考察它表层的文化物质层次,中层文化制度层次,深层文化心理层次,从而揭示中国古代的字谜文化结构。
一、文化物质层次
文化的物质层次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其改造世界的全部产物的认知。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根据自己的认知,给事物进行分类命名,在这些分类命名的过程中就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图景。中国古代字谜正是这样的文化物质存在,分析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相关字谜,可以瞥见中国古代文化物质层次的一隅。
(一)衣
衣冠文化是中国古代一直延续传承不息的文化之一,其衍生出的象征功能对中华民族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有很多字谜的谜面和谜底都反映了这一传统文化。例如,“黄金玉帛镶美景”谜底为“锦”,从汉字的角度来说,由金字旁和帛组合而成“锦”字;从古代文化层面来说,这里的帛和锦就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丝织文化,帛是生丝织成,锦具有多种彩色花纹的丝织物。又例如,“真丝秀丽巧织成”谜底为“绣”,这里的丝和织、绣都从“衣”这个层面反映出古代的耕织文化,类似的还有著名的曹操和杨修的典故——“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中的“黄绢”引申为色和丝,谜底为“绝”。丝是蚕吐出的织造原料,绢是古代对质地紧密、坚韧细腻的平纹类丝织物的统称。再如,“无衣之褐”谜底为“曷”,这里的衣和褐也反映出古代中华民族的着衣文化,衣是正色衣服的统称,褐是粗布衣服,两者的华丽程度、阶级程度立见高下。另外,还体现出衣冠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不断演进,从粗布麻衣到锦绣绸缎,这也是衣冠文化的历史体现。
(二)食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广袤的祖国大地孕育了八大菜系的不同文化,这其中也有很多文化反映在字谜上。例如,“头顶大山胸有文,五谷丰登好年景”谜底是“峯(峰)”,山字头,中间反文旁,下面是五谷丰登的“丰”字,繁体的“峯”恰好满足了这一谜面,而五谷丰登也隐含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五谷分别指稻、黍、稷、麦、菽,这是农耕文化的体现。又如,“留下鱼肚”谜底是“田”,拆分谜面,“留”字下半部分是“田”,“鱼”字中间部分也是“田”,所以谜底自然为“田”。鱼肚作为食物的一类,表明人类的认知已经发展到能够了解鱼这种生物的功用,反映出古代的饮食文化延伸到了水域。类似的还有“鲜鱼行”,即“鲜”字舍去“鱼”字,谜底为“羊”,这也反应了饮食文化的变迁。再如,“茶余饭后”,意思是取“茶”字下半部分和“饭”字右半部分,合成“板”。这个谜面就揭示出古代“茶”作为国人的必备饮品的文化历史和重要地位,类似的还有“设酒迎羊年”,谜底为“洋”,三点水偏旁与“羊”字组合而成。这个谜语特别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历史悠长的酒文化、热情好客的待客文化和玄妙的天干地支文化、生肖文化等等。
(三)住
建筑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源远流长,从最初的“勾心斗角”到融入谜语中的“数不胜数”。例如“走有它,坐有它,人人不能离开它”这个谜语是说,谜底这个字“走”字有,“坐”字也有,所以是两个字交集的部分——“土”,最后一句“人人不能离开它”说明了人民离不开土地这种陆地文明的文化情怀自亘古而来,深深镌刻在劳动人民的眉间心上。中华文化是典型的陆地文明,长久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土地为生,用土造出栖身之所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又如,“关门屋里冷”,谜底是“图”字, 冬天是寒冷的,关上门就意味着用框把冬天包围起来,即“图”。这个谜底体现了门和户的分离,有了建筑屋子整体的文化概念和功用概念。类似的还有“盖房无梁”,房子的文化概念出现了,房梁的概念也出现了,“梁”是木头,无木头就是欠缺木头,即“杴”。这说明随着房屋整体概念的发生,人们也逐步认知房屋的构造。再如,“幽篁深处隐古刹”,“幽篁”即竹林,“古刹”即寺庙,因此可以解释为一个竹字头与一个“寺”字组合为“等”。这个谜语体现了另外一种建筑文化,也就是寺庙的建筑文化出现,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用途的分野更加完善了。
(四)行
“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语揭示了交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样重要的地位也影响到了谜语的创造,有很多谜语就反映出多种不同的交通文化。例如,“得水能行船,长手要用肩”,谜底为“工”,“工”与水组合为“江”,江上可行船;“工”与手组合为“扛”,扛东西是要用肩膀的。这个谜语体现了水上交通文化的一个侧面,也就是船舟文化的发展。类似的还有“一点一横长,男儿下南洋,一口留中原,耳朵竖东方”,这个谜底是“郭”,把“郭”字的每一部分拆开来解释,下南洋用的也是船的交通形式,船文化在沿海地区的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例如“驱马归来”,“驱”字舍去“马”即谜底为“区”。类似的还有“驯马去了”,谜底为“川”,这又代表着另外一种交通文化——骑马,可见马在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再如“苟有车,必见其轼”,谜底为“式”,这又代表着中国古代交通文化的进一步演进,从单纯的骑马到有了车,当然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马车,有了车以后又有了对车各个部分的认知,这无不体现着古代交通文化的变迁。
二、文化制度层次
文化的制度层次,是人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在社会生活方面形成的一系列制度、风俗、理论、规范等,反映了社会中人与人的文化关系。在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进行了社会分工,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文化角色,建立起了稳定的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的文化制度。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文字不仅是进行交际、思维的工具,更是创建文化制度的重要工具,只有依靠语言文字,各种文化制度才得以传播和保存。中国古代字谜正是蕴藏着古代文化制度的语言文字符号,可以从婚姻形式和社会组织两个方面通过对相关字谜进行分析,以观察中国古代文化制度层次的种种情景。
(一)婚姻形式
婚姻形式是人类两性关系的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亲属关系,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也记录在亲属称谓语中,研究语言文字中以婚姻形式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形态和轨迹,一直以来都是文化语言学的一个研究主题,这一点在字谜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例如,“次子”,谜底为“元”,次子是家族中的第二个儿子,结合起来就是“元”,这是宗法制衍生下的产物。类似的还有“为人子”,谜底是“仔”,简单明了,这是三纲文化的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例如,“妻妾失序”,三妻四妾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社会文化制度,在此制度下妻为大,妾为小,“失序”即大小颠倒,所以谜底是“尖”。再例如,“织女鹊桥会牛郎”,织女见牛郎即见到夫君,所以谜底是“规”,这也是婚姻形式依托下的文化制度体现,夫妻婚姻的文化制度。
(二)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都要受到社会组织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关于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制度考察分析,历来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字谜文化中也能知其一二。例如,“科甲连捷”,这个谜语涉及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化制度,“科甲”即科举考试甲第,“连捷”即两次中选,两个“中”字组合即为“串”。又例如,“三日立春”,这个谜语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节气文化,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和发展,“春”字由“三、人、日”组成,谜底显然为缺失的“人”字。类似的还有,“锄掉苗上草,长出田上苗”这也是农耕文化规律制度的体现,“苗”字减少偏旁、增加笔顺可得谜底为“由”。以上两个谜语都是农耕规律文化的体现,先民们根据自然规律总结了农耕之法和节气时令,可见古代社会组织文化的重要地位。再例如,“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古代军旅文化的体现,由于古代战争的影响,经常需要征兵入伍,军士们往往心中思念家乡,所以谜底为“恽”,军队也是古代的一种社会组织,而军旅思乡、思人文化也是古代文化史中不可抹去的一笔。
三、文化心理层次
文化的心理层次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等,反映的是人与自身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个系统中,文化的心理层次具有维系认知与价值定向的功能,语言文字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符号沟通了社会文化的主体和客体,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古代字谜出发,也能够从价值系统、伦理观念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古代文化的心理状态。
(一)价值系统
价值系统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对各种物质、精神现象和人们行为的评价,它也处在文化结构的里层,是定型了的、社会理性活动的思维样式和思维结构,它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各种领域,从字谜的角度了解价值系统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本质特点。例如,“忍为上”在“忍”字中位于上方,那谜底就是“刃”,这个谜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庸价值取向,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价值系统中,儒家的中庸,道家的不争,佛家的真善忍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类似的还有,“孟子退隐”,谜底为“皿”,“子”字舍去即为“皿”。这个谜语体现的隐士文化一直以来为古代士人推崇,这也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呈现,魏晋时期的隐士风流文化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士大夫,成为古代文化史上的独特一笔。又例如,“人无信不立”,“信”字舍去“人”即谜底“言”。这个谜语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于“信”的重视,一个人诚信、信守承诺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中国古代文化对此大加推崇,“信”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再例如,“孝之始也,孝之终也”,“孝”字的第一笔和最后一笔都是“一”,所以谜底为“一”。这里体现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孝”的文化价值取向,汉代就有“举孝廉”的用人制度,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一系列重大作用,世代相传的孝道文化价值系统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统一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伦理观念
伦理观念是居于中国古代文化系统的首要地位的,因为作为文化心理的伦理观念必然会渗透到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方面面。中国古代文化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一是千百年来极为稳定的宗族制度,二是由于政治观念大受伦理观念的浸润而形成的伦理型的政治观。从古代字谜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文化遗留的缩影。例如,“请出八字,便为妻子”谜底为“窒”,意思是把“八”字去掉,为“室”字。从古代文化史的角度考察,首先人们能了解到古代娶亲文化的合八字的伦理文化,其次还能了解到旧时称呼妻子为室,有妻又叫有室。这种宗族文化正是伦理观念文化的延伸。类似的还有,“弄璋”,谜底为“甥”,《诗经》中有言“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意思是生了男孩,希望他长大有玉一样的品德,就给他玉做玩具。后因称生男为“弄璋”,因此谜底为“甥”。所以,后世有庆贺对方生子为“弄璋之喜”,这也是古代宗族文化中重男文化的体现。直到今天,国内的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文化糟粕,可以说是这种大宗族文化背景的历史遗留,应当去伪存真,坚持男女平等。又例如,“持干渭水太公望,秉节天山苏子卿”这个谜语分别借用“姜太公钓鱼”和“苏武北海牧羊”两个故事引出“鱼”和“羊”二字组合为“鲜”。苏子卿即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被遣天山牧羊十九年,始终守节不屈。这就是伦理文化在政治观上的一个体现。类似的还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意思是固定为了一个人,用现代汉字的说法也可以解释为“一人”,所以谜底为“個(个)”,忠臣不会屈从第二个君主,贞女不会再嫁别的夫君,这也是中国古代令人称颂的政治和家庭伦理文化观念,当然,时移世易,应辩证地看待古代文化史上的这种伦理文化,“良禽择木而栖”未尝不是一种值得点赞的变通。
四、小结
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中国古代的字谜文化是中国悠久古代文化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在文化物质层次、文化制度层次和文化心理层次都有明确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字谜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对当代的传统文化利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有一些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坚守,而有一些属于文化糟粕,应当去除。中国古代的字谜文化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现实要求,是文化与语言二者完美的结合点,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这样方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进一步展现中华儿女的精神志气,进一步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