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百科

民间谜语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从民间谜语的生成环境来看,谜语的设置来源于民众的生活,蕴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生活艺术,具有浓厚的民间口头艺术色彩。作为一种语言游戏,它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不仅可以启迪民众智慧、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开阔人们的眼界。

  谜语本身包含的各种知识是地域文化的承载、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

1.集体记忆与地域文化的表达

  民间谜语是由民众创造并经过集体加工而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语言艺术,是民众集体记忆的表达。谜语中包含有丰富的生产、生活、历史、地理、民俗等内容,是民众物质生产、饮食、服饰、居住、婚丧等日常习俗文化的写照。透过谜语,可以了解到一方社会的民俗风情、历史地理以及民众的心理趋向、审美情趣等。在谜语流传较广的地区,制谜猜谜已然成为反映当地民众生活内容的一种游戏方式。在猜谜的过程中,只要对本地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感受到谜语中包含的地域民俗文化内涵,这也是集体记忆传承下民众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反映。另外,从谜面对其谜底特征、功能的选择性描述以及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中,同样可以窥见民众的态度与喜好情感,了解到过去和现在谜语流传地区的社会风俗民情。

  首先,民间谜语的猜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如民俗学会丛书中的《广州谜语》(1928年)《宁波谜语》(1929年)、《河南谜语》(1929年)、金华商务特约所出版的《金华各属谜语》(1932年)、山东民众教育馆编《山东谜语》(1933年)等搜集整理了在不同地域中流传的民间谜语,其猜射对象大多具有明确的地域性特点,各地新编地方志中诸如“民间俗语”部分也多搜集地方社会流传的民间谜语。如北方民间谜语中的物谜、事谜多以具有北方地域性的事物来进行猜射,所猜射对象的地域性是民间谜语地域性的首要体现。

  其次,民间谜语的谜面采用方言表述。刘万章在编写《广州谜语》自序中谈道:“广州谜语,是有广州方言特式的,虽然不少有很深的‘文艺’色彩。由这小小的一百三十个谜中,大概可以看得出广州民间文艺的独特。”开篇编者便谈及所编谜语集子的地域性特征,是具有方言特式和民间文艺的独特性的。书中所收录谜语亦多如此,如关于“神主牌”的一则谜语:“头圆脚四方,腹内好文章,或时茶担日,又摆烧猪又摆羊。”谜语中“茶担日”,即粤地词汇,为忌日的意思。另外,还有诸如“卡啦”(纵横交错之意)这样的方言词汇出现。以“中国谜语村”著称的湖北青林寺村中流传的民间谜语也有明显的方言性特征,如青林寺村民众常说“化儿”和“哒”,“化儿”意为“什么”,“哒”是方言中的衬字词汇,如“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化儿都懂,其实都不知道(谜底:蝉)”。“爹也麻,妈也麻,生个儿子标致哒(谜底:花生)”。融入方言词汇的民间谜语对于谜底的描述更为形象,也更适于流传地区民众诵读,充分展示了一方社会的语言民俗。

  再次,民间谜语的描述内容和形式多包含地方社会的民俗传统。这里所讲民俗传统既包括地方信仰、习俗,也包含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风貌。广州地区流传的一则关于“神主牌”的民间谜语:“青青绿绿一盆兰,捧入房中伴牡丹,睇见开花,唔见结子。”后文注中对此加以说明:“此种神主与普通用者不同,乃未婚夫死时,往夫家守清,迎神主入卧房者。”谜语体现了该地方特有的祖先崇拜的民俗传统。吉林民间将猜谜称之为“破闷儿”,北方冬季昼短夜长,人们晚上无趣的时候便斗智猜谜。吉林谜语中包含有表现北方生活风俗的内容,如关于“棒槌”的一则谜语:“姐俩一般胖,总也不上炕,上炕就顶嘴,顶嘴就打仗。”这则谜语反映出北方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炕”和洗衣用的“棒槌”,具有独特的生活气息。少数民族的民间谜语同样如此,如藏族谜语:“木腿站住,肉腿行走”,谜底为“帐篷”,这一谜语展示出藏民以帐篷为居所、逐水草而居的独特生活习俗。钟敬文在谈到民间流行的谜语形式时,将其分为赋叙体、诘难体、聊系体三类。其中诘难体一问一答的形态,可以将其称为“谜歌”。“这种谜歌,吾国东南部各省如江苏、广东、云南等,民间都很为盛行。西北部各省,则似乎很少见到。我颇怀疑它与南部各种特殊民族的风俗有关。”由此可见,不仅是描述内容,从描述形式上也可看出地方社会的民风民俗传统。

2.启迪智慧与训练思维

  谜语是民间表现智慧、测验智慧并开启智慧的一种口头艺术的特殊形式。周作人对谜语在儿童智慧培养和认识自然方面的特有功能大加赞赏。他说:“谜语体物入微,情思奇巧,幼儿知识初启,考索推寻,足以开发其心思。”谜语最广泛的社会意义是陶冶情操、怡情娱乐,民间谜语是民众自发产生和流传的“智力测验题目”,在活跃民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开启了民众心智。

  谜语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多种方法集中描述某一事物的特征,制作谜语需要一定的敏捷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制谜的过程对启发和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猜谜的过程更是如此,因为谜面是所猜射事物的某一特征或相似的暗指,人们想要准确地猜出谜底,就需要动脑思考并进行分析推断,这对于人们培养清晰连贯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儿童谜多以动物植物为猜射对象,以歌谣的形式呈现,在猜谜的游戏中,儿童大脑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开发开启与训练,对事物的认知力和想象力也得以提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家李廉方曾在开封市郊的大花园实验小学和杏花园实验小学尝试谜语教学,他从大众书局出版的谜书中选取21条谜语用于教学,通过五次谜语试读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的态度和习惯,强化拼音查字典的练习等,深受学生欢迎。他以此为实践基础,先后出版了《改造小学国语课程》一、二、三期实验方案,标志着开封教育实验理论的形成,他的教学体系后来被命名为“廉方教育法”,值得今天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

3.丰富生活与愉悦身心

  谜语是民间游戏的一种,具有形式活泼、引人入胜、形象生动的特点,制谜、出谜、猜谜的过程带给猜射者以趣味和享受的体验。朱光潜先生在分析谜语的心理背景时谈道:“就猜谜者说,他对于所掩藏的神秘事件起好奇心,想揭穿它的底蕴,同时又起一种自尊情绪,仿佛自己非把这个秘幕揭穿不甘休。悬揣愈久,这两种情绪愈强烈。几经摸索之后,一旦豁然大悟,看出事物关系所隐藏的巧妙、凑合,不免大为惊赞;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的胜利,因而欢慰。”“好奇——自尊——惊赞——欢慰”,朱光潜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猜谜活动各阶段心理活动的特点,谜语正是这样在我国传统社会生活中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是人们在劳作之余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消遣方式之一。猜谜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参与度较高的一项游艺活动,如元宵佳节猜灯谜的活动既丰富了节日内涵,又增添了人们过节的乐趣,活跃了节日气氛;在民众日常的聚会、比赛等活动中,谜语的融入往往会使参与者兴趣高涨、心情愉悦,促进人们情感的交流与认同。

4.开阔眼界与增长见识

  谜语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字谜、灯谜、事谜、物谜、地名谜、动物谜、植物谜、历史典故谜、风俗民情谜,等等,无所不涉。通过参与谜语活动,人们认识了大千万物、了解到各种知识。首先,谜底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产生活、历史社会、人文自然等方面,而谜面又是对这万事万物的描述和解释。在制谜猜谜的过程中,人们得以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增加知识。其次,人们在猜射谜语时,会遇到同一谜底不同谜面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异面同底谜”,不同谜面描述出谜底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可以使人们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多方面特点。另外,谜语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发展促使新形式、新内容的谜语出现,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关于手机、电磁炉、飞机、汽车、火箭等现代生活内容的谜语,还有很多贴合时代内容,表现廉政文化、文明交通、安全生产、绿色环保等主题的谜语,谜面活泼新颖,极富时代特色。这些谜语反映了新时代社会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种信息,欣赏它们同样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

  民间谜语中包蕴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民间社会认知世界的百科全书,它涵盖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鸟兽虫鱼、农桑耕织、百工技艺、衣食住行、文娱医药等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同时它与民族心智与审美息息相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库。民间谜语根植于人民生活之中,是民众审美情趣和智慧的表达,是中国口头与文字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谜语文化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