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时间:2023-09-19 11:02:17人气:568作者:唔哩浩哥儿\(^o^)/~我要评论(0)

中性粒细胞

您好: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白细胞计数(WBC)高值可能为身体某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你的情况偏高不是很多,注意定期观察即可!长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减少将导致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刺激中性粒细胞组细胞,使其分化,增殖,及促进成熟中性粒细胞自骨髓释放,并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将导致术后出血时间的延长,并有导致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血制品输入的增多,限制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最终将影响肝移植的预后.最近大剂量Yglobulin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Yglobulin治疗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抗体和受体位点的阻断有关.研究发现,伴有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用大量Yglobulin治疗有RES细胞Fc受体的阻断现象,这与血小板减少的改善是一致的.

1,粒细胞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又分为①中性粒细胞;

②嗜酸性粒细胞;

③嗜碱性粒细胞三种.

2,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两种.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它们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另外,嗜酸性粒细胞游走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又可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并同B细胞协同来杀灭病原微生物.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用.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3%,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