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哺乳动物,头大,尾巴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趾端有带钩的爪,能爬树。主要吃动物性食物,也吃水果、坚果等。种类很多,如棕熊、马来熊、黑熊。有的地区叫熊瞎子。
2.(Xióng)姓。
3.斥责:挨~。~了他一顿。
4.怯懦;能力低下:你也真~,一上阵就败了下来。
〈名〉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
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targetdecoratedwith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古州名
熊、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姓
〈形〉
通“雄”。雄性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软弱,无能。
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动〉
斥骂。
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 熊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声。凡熊之属皆从熊。羽弓切
(熊)熊兽、佀豕。山凥。俗作居。冬蛰。见夏小正。从能。炎省声。按炎省声则当在古音八部。今音羽弓切。雒诰火始燄燄、汉书作庸庸。淮南书东北曰炎风、一作融风。皆古音之证。左传正义曰。张叔反论云。宾爵下革。田鼠上腾。牛哀虎变。鲧化爲熊。久血爲燐。积灰生蝇。或疑熊当爲能。王劭曰。古人读雄与熊皆于陵反。张叔用旧音。傅玄潜通赋与终韵。用新音也。玉裁谓。熊不妨古反于陵。要之反论必是能字。春秋左氏敬嬴、公穀作顷熊。葢炎熊嬴三字双声。凡熊之属皆从熊。
〔古文〕【集韵】【韵会】胡弓切,音雄。【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冬蛰,从能炎省。【尔雅·释兽】熊,虎丑。【疏】丑类也。【书·禹贡】熊罴狐狸织皮。【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又赤熊。【尔雅·释兽】魋如小熊。【注】今建平山中有此兽。俗呼爲赤熊。
又【史记·天官书】熊熊靑色有光。【山海经】槐江之山,南望崑仑。其光熊熊,其气䰟䰟。
又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史记·黄帝纪】南至于江登熊湘。【注】二山名。熊卽熊耳山。
又【封禅书】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
又【山海经】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神人,夏啓而冬闭。
又西熊,侯国。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人名。【书·舜典】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
又【史记·五帝纪】黄帝爲有熊。【韵会】有熊,国名。黄帝所都。
又【广韵】亦姓。【左传】贤者熊宜僚。
又複姓。【左传】楚大夫熊率且比。
又【集韵】矣㱡切。义同。【唐韵正】熊音羽陵反。春秋宣八年,葬我小君敬嬴。公羊穀梁传作顷熊。顷音近敬,熊音近嬴。正义不得其解,乃云:一人有两号。非矣。左传昭七年,正义曰:张叔皮论云:賔爵下革,田鼠上腾,牛哀虎变,鲧化爲熊,久血爲燐,积灰生蝇王劭曰:古人读熊于陵反。张叔用旧音也。熊当改入蒸韵。
又【集韵】囊来切。同能。【左传·昭七年】晋侯梦黄能入于寝门。【释文】熊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鼈也。详肉部能字注。 【集韵】或作能。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熊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xióng
问:熊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熊字共14画,部首是:灬。
问:熊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熊字是上下结构,熊的笔画顺序:撇折、点、竖、横折钩、横、横、撇、竖弯钩、撇、竖弯钩、点、点、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