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shì
  • zhī
  • ㄕˋ
氏
  • 4画
  • QAV
  • 单一结构

  • 氏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氏”的字义解释

[shì]

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兄弟。

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夫姓赵,父姓王)。

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顾炎武)《日知录》。摄~温度计。达尔文~。

4.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母舅)。母~。

5.姓。

[zhī]

见〖月氏〗。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氏”字

氏[shì]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

    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

    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

    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acharacterplacedafteramarriedwoman’smaidenname]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代〉

  1. 通“是”。此,这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2. 另见zhī

氏[zhī]

  1. ——见“月氏”(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2. 另见shì

  • 氏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clan, family; mister

法语: (nom de famille)​

德语: Name (S)​,Shi (Eig, Fam)​,er ,Frau ... ,Herr ... ,ich (eine Frau)​ ,Mädchenname der Frau ,sie ,Radikal Nr. 83 = Familie, Familienname, geboren, Sippe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巴蜀山名岸胁之㫄箸欲落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乀声。凡氏之属皆从氏。杨雄赋:响若氏隤。承旨切

『说文解字注』

(氏)巴蜀名山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十六字爲一句。此谓巴蜀方语也。大徐无。小徐作堆。俗字耳。今正。、小也。箸直略切。小之旁箸于山岸胁、而状欲落堕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部曰。秦谓陵阪曰?。?与氏音义皆同。杨雄解嘲曰。响若坁隤。应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陇坁。其山堆傍箸崩落作声闻数百里。故曰坁隤。韦昭曰。坁音若是理之是。以上见文选注。今本汉书作?隤。师古曰。?音氏。巴蜀名山旁堆欲堕落曰氏。应劭以爲天水陇氐。失之矣。氐音丁礼反。玉裁按颜说殊非古。陇?亦作陇坁。与巴蜀之氏形小异、而音义皆同。?坁字同氏声。或从氐声而丁礼切者、字之误也。刘逵注吴都赋坁颓曰。天水之大阪。名曰陇坁。因爲陇坁之曲说。与应仲远同。坁、韦音是。?、颜音氏。皆不误。攷氏亦作是。见夏书。禹贡曰。西顷因桓是来。郑注云。桓是、陇阪名。其道般桓旋曲而上。故曰桓是。今其下民谓阪爲是。谓曲爲桓也。据此则桓是卽陇?。亦可作陇氏。昭昭然矣。古经传氏与是多通用。大戴礼。昆吾者衞氏也。以下六氏字皆是之叚借。而汉书、汉碑叚氏爲是不可枚数。故知姓氏之字本当作是。叚借氏字爲之。人第习而不察耳。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是者分别之䛐也。其字本作是。汉碑尙有云姓某是者。今乃专爲姓氏字。而氏之本义惟许言之。浅人以爲新奇之说矣。声闻数百里。象形。谓?象傍于山胁也。氏之附于姓者类此。乁声。乁读若移。氏篇、韵皆承纸切。十六部。大徐承旨切。非也。凡氏之属皆从氏。杨雄赋。响若氏隤。

【唐韵】承旨切【集韵】【韵会】【正韵】上纸切,音是。氏族也。【白虎通】有氏者何,贵功德,下伎力,所以勉人爲善也。【左传·隐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爲谥,因以爲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疏】释例曰:别而称之谓之氏,合而言之则爲族。【赵彦衞·云麓漫抄】姓、氏后世不复别,但曰姓某氏,虽史笔亦然。按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所自出。如周姓姬氏,所以别子孙,如鲁衞毛耼邘晋应韩之分,若夫《易》云:黄帝尧舜氏作。尧舜虽非姓氏,旣是天子当一代,称曰尧舜氏,义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柳芳·论氏族】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官则司马司徒,氏于爵则王孙公孙,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氏于志则三马五鹿,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又古者贵有氏,贱无氏,故其诅辞有曰:坠命亡氏,言夺爵失国也。诅辞见【左传·襄十一年】。

又妇人例称氏。【仪礼·士昏礼】祝告妇之姓,曰某氏来归。

又乐氏,津名,在郑。【左传·襄二十六年】涉于乐氏。

又元氏、猗氏、卢氏、尉氏,皆县名。【广舆记】元氏属常山,今属眞定府。猗氏属河东,今属平阳府。卢氏本汉县,今属河南府。尉氏本秦县,今属眞定府。 【师古·汉书注】凡地名称某氏者,皆谓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缑氏、禺氏之类。

又以氏名其物。【大戴记】兰氏之根,櫰氏之苞。

又姓。【吴志】有氏仪,后改姓是。

又猛氏,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兽,状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

又【说文】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着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扬雄·解嘲》响若氏隤。○按今《扬雄传》作。【玉篇】亦云:巴蜀谓山岸欲堕曰氏,崩声也。承纸切。

又《元包经》剥屵氏。传曰:山崩于地也。注:屵音蔡,氏音支。与《说文》《玉篇》义同而音异。

又【集韵】掌是切,音纸。姓也。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支。月氏,西域国名,在大宛西。【史记·大宛传】有大月氏,小月氏。亦作月支。

又阏氏,单于后名。【史记·韩王信传】上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音燕,氏音支。

又乌氏,县名。【史记·郦商传】破雍将军乌氏。【注】乌音于然反,氏音支,县名。属安定。【前汉·地理志】作阏氏。

又【史记·货殖传】乌氏倮。【注】韦昭曰:乌氏,县名,倮,名也。索隐以乌氏爲姓,非是。

又【广韵】子盈切【集韵】咨盈切,音精。狋氏,县名。【前汉·地理志】代郡有狋氏县。【注】孟康曰:狋音拳,氏音精。 亦作。【古今印史】,承旨切,族下所分也。古者姓统族,族统。适出继位之余,凡侧出者皆曰。故爲文从侧出以见意。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氏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氏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shì / zhī

  • 问:氏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氏字共4画,部首是:氏。

  • 问: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氏字是单一结构,氏的笔画顺序:撇、竖提、横、斜钩。

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后来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