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zhī
支
  • 4画
  • FCU
  • 上下结构

  • 支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支”的字义解释

1.撑:~帐篷。把苇帘子~起来。他用两手~着头正在想什么。

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着。~着耳朵听。

3.支持:~援。~应。体力不~。乐不可~。疼得实在~不住。

4.调度;指使:~配。~使。把人~走。

5.付出或领取(款项):~出。~取。~了一笔钱。

6.姓。

7.分支;支派:~流。~队。~线。~店。

8.a)用于队伍等:一~军队。一~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枪。三~钢笔。一~蜡烛。

9.地支。见〖干支〗。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支”字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4.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5.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

    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6.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支川

  7.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8.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9. 地支的简称

  10.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动〉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2.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3.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4.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5.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6.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7.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8.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

  1. 用于计杆状物品。

    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

    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

    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

    如:25支光的灯泡

  • 支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法语: branche,rameau,appuyer,soutenir,payer,(classificateur pour les objets longs, les troupes, les chansons, les ampoules électriques)​,(nom de famille)​

德语: Radikal Nr. 65 = Zweig, stützen, aufrichten, Abzweigung (S)​,Zähleinheitswort für länglichen, stockartigen Gegenstand (z.B. Stift, Pinsel, Essstäbchen)​ (Zähl)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属皆从支。,古文支。章移切

『说文解字注』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此于字形得其义也。章移切。十六部。凡支之属皆从支。

()古文支。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章移切【正韵】旨而切,音巵。【说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注】徐锴曰:竹叶下垂也。【增韵】俗作攴,非。

又【韵会】庶也。【诗·大雅】本支百世。【传】支,支子也。【仪礼·士昏礼】支子则称其宗。【注】支子,庶昆弟也。

又【广韵】持也。【左传·定元年】天之所坏,不可支也。

又【周语】武王克殷,作诗以爲飮歌,名之日支。【注】支,拄也。

又【广韵】度也。【晋书·职官志】有度支尚书。

又【韵府】支,券也。【魏书·卢仝传】一支付勋人,一支付行台。【韩愈·寄崔立之诗】当如合分支。【注】今时人谓析产符契爲分支帐。

又【大戴礼】燕支地计衆,不与齐均也。【注】支,犹计也。

又【玉篇】支离自异。【类篇】一曰分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支离分赴。【注】支离,分散也。

又【玉篇】载充也。

又【韵会】十二支,辰名。【史记·天官书注】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岁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后汉·王符传】明帝时,以反支日,不受章奏。【注】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终戌亥,反还于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见隂阳书。

又国名。【书·禹贡】崑仑,析支,渠搜,西戎卽叙。【注】马云:析支在河关西。【前汉·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注】应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传】条支国临西海。

又山名。【史记·匈奴传】出陇西,过焉支山。【注】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后汉·和帝纪】旧南海献荔支。

又姓。【庄子·列御】朱泙曼学屠龙于支离益。【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后赵录】司空支雄。

又与胑肢通。【易·坤卦】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疏】四支,犹人手足。

又与枝通。【诗·衞风】芄兰之支。【前汉·扬雄传】支叶扶疎。

又与栀通。【前汉·司马相如传】鲜支黄砾。【注】鲜支,卽今栀子树也。

又【集韵】翘移切,音衹。令支,县名。【齐语】刜令支。【注】今爲县在辽西。

又【集韵】支义切,音寘。【扬子·方言】南楚谓謰謱爲支注。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支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zhī

  • 问:支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支字共4画,部首是:支。

  • 问:支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支字是上下结构,支的笔画顺序:横、竖、横撇/横钩、捺。

支,zhi,从又(手)持半竹,去竹之枝也。支是枝的本字,手持竹枝的样子。引申为分支、干支。〈名〉(1)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2)同本义[branchlessbamboo]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3)枝条。后作“枝”[branch](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