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ㄋㄧˊ
鲵
  • 16画
  • QGVQ
  • 左右结构

  • 鲵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鲵”的字义解释

两栖动物。分大鲵和小鲵。大鲵体长可达1.8米,叫声如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小鲵长5—9厘米。主要生活在山溪中。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鲵”字

〈名〉

  1. (形声。从鱼,兒(ní)声。本义:两栖类动物,俗称“娃娃鱼”)

  2. 同本义。外表类似蜥蜴类,但无鳞片,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以小型动物

    鲵,剌鱼也。——《说文》

    鲵大者谓之鰕。——《尔雅·释鱼》。注: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七八尺。”

    又如:鲵鲐(鲵齿和鲐背);鲵鱼(娃娃鱼)

  3. 小鱼。

    如:鲵鲋(小鱼);鲵鳅(泥鳅。泛指小鱼)

  • 鲵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Cryptobranchus japonicus; a salamander

法语: salamandre

德语: Molch, Salamander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剌鱼也。从鱼儿声。五鸡切

『说文解字注』剌鱼也。剌卢达切。或作刺者、误。刺鱼者、乖剌之鱼。谓其如小儿能缘木。史、汉谓之人鱼。释鱼曰。鲵大者谓之鰕。郭云。今鲵鱼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别名鰕。按此鱼见书传者不下数十处。而人不之信。少见则多怪也。余在雅州亲见之。广雅。魶、鲵也。亦谓此。集韵有䱫字。剌之俗。从鱼。儿声。形与声皆如小儿。故从儿。举形声关会意也。五鸡切。十六部。

【唐韵】五稽切【集韵】【韵会】【正韵】硏奚切,音倪。【说文】刺鱼也。【尔雅·释鱼】鲵大者谓之鰕。【注】今鲵鱼似鲇,四脚,前似獮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八九尺,别名鰕。【疏】鲵,雌鲸也。【本草】鲵鱼,一名王鲔,在山溪中,似鲇,有四脚长尾,能上树,天旱则含水上叶覆身,鸟来飮水,因而取之。伊洛闲亦有,声如小儿啼,故曰鲵鱼。一名鱯鱼,一名人鱼,膏燃烛不灭。【左传·宣十二年】取其鲸鲵而封之。【注】鲸鲵,大鱼名。以喩不义之人吞食小国。【疏】雄曰鲸,雌曰鲵。

又【庄子·庚桑楚】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鰌爲之制。【注】制,折也,谓小鱼得曲折也。

又【外物篇】灌渎守鲵鲋。【注】鲵、鲋,皆小鱼也。

  • 相关问答

  • 问:鲵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ní

  • 问:鲵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鲵字共16画,部首是:鱼。

  • 问:鲵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鲵字是左右结构,鲵的笔画顺序: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撇、竖、横、横折、横、横、撇、竖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