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háo
  • ㄏㄜˊ
  • ㄏㄠˊ
  • ㄇㄛˋ
貉
  • 13画
  • EETK
  • 左右结构

  • 貉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貉”的字义解释

[mò]

同“貊”。

[hé]

1.也叫狗獾。哺乳动物。外形像狐,但体较胖,尾较短。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

2.古又同“貊(mò)”。

[háo]

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貉”字

貉[háo]

  1. ——义同“貉”(hé)

  2. 另见hé

貉[hé]

〈名〉

  1. (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各声。本义:一种野兽,通称“貉子”,也叫“狸”)

  2. 同本义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动物(Nyctereutesprocyonoides),产地包括中、日、朝和乌苏里边区。有三个亚种,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东南和西南各省区,是著名的毛皮兽,它的毛皮被称为貉子皮或貉绒

  3. 另见háo

  • 貉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badger; raccoon dog

法语: chien viverrin,tapir,tribu du Nord,blaireau

德语: Marderhund ,still, wortkarg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北方豸穜。从豸各声。孔子曰:“貉之爲言恶也。”莫白切

『说文解字注』

(貉)北方貉。各本夺貉字。今补。此与西方羌从羊、北方狄从犬、南方蛮从虫、东南闽越从虫、东方夷从大、参合观之。郑司农云。北方曰貉、曰狄。周礼大甸。猎祭表貉。注云。貉读爲十百之百。豸穜也。从豸。长脊兽之穜也。故从豸。各声。莫白切。古音在五部。下各切。俗作貊。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恶也。七字一句。各本作貉之爲言恶也。今依尚书音义、五经文字正。尚书音义作貊貊。浅人所改耳。貉与恶㬪韵。貉貉、恶皃。○貂貉二篆各本在犴篆之后。貆貍篆之前。今以虫部之蛮闽、次于以虫爲象之末。犬部之狄、次于犬末。羊部之羌、次于羊末。人部之侥、次于人末。大部夷字、次于大末。依类求之。移易次此。必有合乎古本矣。

【集韵】【韵会】【正韵】曷各切,音鹤。本作貈。【正字通】貉似貍,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爲裘。【墨客挥犀】貉状似兔,性嗜纸,人或击之,行数十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旣行复睡。【诗·豳风】一之日于貉。【笺】往搏貉,以自爲裘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貉踰汶则死。【淮南子·修务训】貛貉爲曲穴。

又虫名。【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

又【广韵】下各切,音涸。义同。

又【唐韵】【集韵】【韵会】莫白切,音陌。【说文】北方豸种。【五经文字】貉,经典相承作蛮貊。【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

又【秋官·貉隷注】征东北夷所获,选以爲役员。【公羊传·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注】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税二十而取一。

又【尔雅·释诂】貉,缩纶也。【注】纶,绳也。谓牵缚缩貉之。

又【集韵】末各切,音莫。【尔雅·释诂】静也。

又【集韵】【正韵】莫驾切。同禡。【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田猎,祭表貉则爲位。【注】貉,师祭也。【尔雅·释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礼》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异也。

  • 相关问答

  • 问:貉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貉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hé / háo / mò

  • 问:貉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貉字共13画,部首是:豸。

  • 问: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貉字是左右结构,貉的笔画顺序:撇、点、点、撇、弯钩、撇、撇、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