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jiān
  • ㄐㄧㄢ
湔
  • 12画
  • IUEJ
  • 左右结构

  • 湔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湔”的字义解释

洗:~洗。~雪。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湔”字

〈动〉

  1. (形声。从水,前声。本义:水名。湔水,在四川)

  2. 用水洗

    湔,濯也。——《三苍》

    湔,洒也。——《广雅》

    谁道湔裙人远。——王沂孙《南浦·春水》

    湔浣肠胃,漱涤五藏。——《史记》

    又如:湔除(洗去污秽);湔汰(洗涤);湔刷(洗刷);湔拂(清洗、涤除)

  3. 洗雪(耻辱);清除(过失、罪责等)

    近降赦恩,谋反大逆,皆蒙湔雪。——《金史·张特立传》

    又如:湔雪(洗刷罪名,昭雪冤屈);湔改(洗去罪责,悔过自新);湔贷(洗罪赎罪);湔洒(洗刷,洗雪)

  4. 浸入,浸润。

    如:湔润(浸润);湔拂(浸染)

  • 湔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wash, cleanse; purge

法语: nettoyer,purifier

德语: reinigen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水。出蜀郡緜虒玉垒山,东南入江。从水前声。一曰手之。子仙切

『说文解字注』

(湔)湔水。出蜀郡緜虒玉垒山。东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緜虒。后志曰。蜀郡緜虒道。有蛮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緜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广汉郡緜竹县紫巖山、緜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广汉郡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过郡三者、蜀郡广汉犍爲也。湔水、緜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经云。又东过江阳县南。雒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雒县南。东南注之。是卽汉志之湔水兼緜雒至江阳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汉志之玉垒山。水经以雒爲湔也。江阳今四川泸州。緜虒玉垒山当在松潘衞境内。蜀都赋曰。廓灵关以爲门。包玉垒而爲宇。刘逵注。玉垒、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后。古曰宇。灵关在前。故曰门也。今水道、緜水由緜竹县至汉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县至汉州合緜水。其下流经州、资阳县、资县、内江县、富顺县至泸州城与大江会。于汉志、水经皆无不合。特其名或异耳。此史所谓中水也。其上游据郦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㳛诸偁。故今谓中水爲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汉志亦不谓湔爲沱。从水。声。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经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别一义。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仅濯其垢处曰湔。今俗语犹如此。此相沿古语。如云湔裙是也。广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说文而互易其先后耳。字林葢全袭说文语。而郦书于湔水出緜虒玉垒山下引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谓半浣爲湔水别名。亦其涉猎者博。不无抵梧。濯者、也。湔者、半也。说文属辞之法。

【广韵】【集韵】子仙切【韵会】将先切,音煎。水名。【前汉·地理志】蜀郡绵虒县玉垒山,湔水所出。

又手瀚也,洒也,傍沾也。【战国策】汙明见春申君曰:君独无意湔袚僕也。

又【广韵】【正韵】侧前切,音笺。

又【广韵】【集韵】子贱切,音箭。义同。

又【集韵】则旰切,音赞。与灒同。汗洒也。

又【广韵】昨先切,音前。湔胡,药名。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湔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jiān

  • 问:湔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湔字共12画,部首是:氵。

  • 问:湔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湔字是左右结构,湔的笔画顺序:点、点、提、点、撇、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

左右结构,(形声。字从水,从前,前亦声。“前”意为“打尖”、“尖头”。“水”与“前”联合起来表示“水流的头部”、“水流的前锋”。本义:水头。水流前锋。引申义:用水头冲洗。特指:水名。湔水,在四川。说明:洪水的前锋很有冲击力,可以冲荡一切污泥。新开的水渠通水后迎来的水头,也被人们用来冲洗污秽的身子)(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