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字解释
- 引证解释
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
[hàn]
可汗(kèhán)的简称。
[hán]
〈名〉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维han]。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动〉
出汗;使出汗
汗牛塞屋。——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另见hán
汗[hàn]
〈名〉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另见hàn
汗[hán]
- 汗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人液也。从水干声。矦旰切
(汗)身液也。身各本作人。今依太平御览订。易。涣汗其大号。刘向说曰。汗出而不反者也。从水。干声。矦旰切。十四部。汉余汗县字如此。读如干。
【广韵】【集韵】【韵会】侯旰切【正韵】侯干切,音翰。【说文】人液也。【关尹子·八筹篇】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时珍曰:汗出于心,在内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史记·苏秦传】挥汗成雨。【前汉·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龙】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无涯貌。【左思·吴都赋】溃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澔汗。
又澜汗,长貌。【木华·海赋】洪涛澜汗。
又汗汗,水广大无际貌。【郭璞·江赋】汗汗沺沺。
又质汗,药名。
又【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寒。可汗,酋长之称。读若克韩。
又番汗,汉县名。音盘寒,属辽东郡。
又【唐韵】古寒切【集韵】居寒切,音干。余汗,县名。【前汉·地理志】属豫章郡。【应劭注】汗音干。
又【韵补】叶彤甸切,音苋。【苏辙·夏夜诗】老人气如缕,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气净如练。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汗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汗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hàn / hán
问:汗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汗字共6画,部首是:氵。
问:汗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汗字是左右结构,汗的笔画顺序:点、点、提、横、横、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