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ěr
  • ㄦˇ
耳
  • 6画
  • BGHG
  • 单一结构

  • 耳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耳”的字义解释

1.耳朵:~聋眼花。~闻目睹。

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银~。

3.位置在两旁的:~房。~门。

4.姓。

5.而已;罢了:想当然~。技止此~。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耳”字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3.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4. 耳状的东西[anear-likething]。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5.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6.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4.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5.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6.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 耳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法语: oreille,anse,(finale)​,128e radical

德语: Ohr,Radikal Nr. 128 = Ohr (Sprachw)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而止切

『说文解字注』

(耳)主听者也。者字今补。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在古音一部。凡云如此者、急言之曰尔。在古音十五部。如世说云聊复尔耳。谓且如此而已是也。二字音义。絶不容相混。而唐人至今譌乱至不可言。于古经传亦任意塡写。致多难读。卽如论语一经。言云尔者、谓如此也。言谨尔、率尔、铿尔者、尔犹然也。言无隐乎尔、一日长乎尔、尔犹汝也。言汝得人焉尔乎、言得人于此否也。公羊传三年问焉尔、皆训于此也。全经惟有前言戏之耳、乃而已之训。今俗刻作汝得人焉耳乎。乃极爲可笑。曹操曰。俗语云生女耳。耳是不足之词。此古说之存者也。音转读爲仍。如耳孙亦曰仍孙是也。象形。而止切。一部。凡耳之属皆从耳。

【唐韵】而止切【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音洱。【说文】主听也。【易·说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肾发爲耳。【淮南子·精神训】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肾之也。

又俗以涂巷语爲信曰耳食。【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注】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后汉·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帻颜短耳长。

又【韵会】助语辞。【论语】女得人焉耳乎。【礼·祭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韵】语决辞。【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又【诗·鲁颂】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

又爵名。【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又人名。老子名李耳。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罢儋耳眞番郡。【注】师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鲜地,皆武帝所置也。【后汉·明帝纪】西南哀牢,儋耳,僬侥诸种,前后贡献。【注】杨浮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爲数枝,状如鸡肠,纍纍下垂至肩。

又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荆州记】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峯,如熊耳状,因以爲名。【齐语】踰大行与辟耳之谿。【注】辟耳,山名。【史记·封禅书】束马悬车,上耳之山。【注】耳,山名在河南太阳。

又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传】卷耳,苓耳也。广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妇人耳中珰,或谓之耳珰,幽州人谓之爵耳。【博雅】耳,马苋也。

又兽名。【博雅】李耳,虎也。

又绿耳,周穆王骏马名,俗作騄駬。魏时西献千里马,色白,两耳黄,名黄耳。【山海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注】卽鼯鼠,飞生鸟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黄耳。

又虫名。【尔雅·释虫】螾入耳。【疏】今蚰蜒,喜入耳者。【扬子·方言】蚰,自关而东谓之螾,或谓之入耳。

又曾孙之孙曰耳孙。【前汉·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注】应劭曰:耳孙者,孙之孙也。去曾高远,但耳闻之。

又【集韵】【韵会】如蒸切,音仍。【前汉·惠帝纪】耳孙。【注】晋灼曰:耳孙,孙之曾孙也。师古曰:尔雅,仍孙从己而数,是爲八叶。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

又【诸侯王表】孙之子耳孙。【注】耳音仍。

又【集韵】仍拯切,仍上声。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

  • 相关问答

  • 问:耳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ěr

  • 问:耳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耳字共6画,部首是:耳。

  • 问:耳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耳字是单一结构,耳的笔画顺序:横、竖、竖、横、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