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gěng
  • ㄍㄥˇ
耿
  • 10画
  • BOY
  • 左右结构

  • 耿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耿”的字义解释

1.光明。

2.正直:~直。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耿”字

〈形〉

  1. (形声。从火,圣(shèng)省声。本义:耳贴于颊)

  2. 同本义

  3. 通“炯”。明亮,光明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离骚》

    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4. 心情不安;悲伤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5. 刚直

    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唐·韩愈《南山诗》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6.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

    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 耿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bright, shining; have guts

法语: dévoué,honnête

德语: klar, aufgeweckt ,Geng (Eig, Fam)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耳箸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林非也。古杏切〖注〗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后人所加,或传写之误。”

『说文解字注』

(耿)耳箸颊也。颊者、面旁也。耳箸于颊曰耿。耿之言黏也。黏于颊也。邶风。耿耿不寐。传曰。耿耿犹儆儆也。忧之联缀于心。取义于此。凡云耿者、谓专壹也。杜林说皮传耿光。而非字义。从耳。烓省声。烓小徐作炯。大徐本旧皆作烓。烓读若冂。见火部。耿古杏切。十一部。杜林说。耿、光也。古文尙书曰。文王之耿光。离骚注曰。耿、光也。又曰。耿、明也。从火。依韵会订。圣省声。凡字皆形又声。杜说非也。徐锴曰。此说或后人所加。

〔古文〕熲【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幸切,音。【说文】耳着颊也。

又【广韵】耿介也。【冯衍·显志赋】独耿介而慕古兮。【徐敬业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又【韵会】不安也。【诗·衞风】耿耿不寐。【传】耿耿,犹儆儆也。钱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

又与炯通。【晋语】其光耿于民矣。【注】耿,犹炤也。

又地名。【左传·闵元年】灭耿,灭霍,灭魏。【注】平阳皮氏县东南有耿鄕。【括地志】霍晋州霍邑县,故耿城,今名耿仓城,在绛州龙门县东南十二里,故耿国。

又【山海经】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又姓。汉耿弇,耿况。

又【集韵】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韵】涓荧切【韵会】古荧切,音扃。明白也。

又与通。幽州方言也。【蜀志·雍传注】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谓耿爲,遂随音变之。◎按说文耿,耳着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说非也。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后人所加,或传写之误,语载徐本说文。盖许以杜说爲非,徐以许左形右声爲误。字彙正字通录其说,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说爲优,至谓凡字皆左形右声,与凡字多右形左声,则许徐之说皆非也。周礼、六书贾公彦疏辨之详矣。贾之言曰:书有六体,形声实多。若江河之类,是左形右声。鸠鸽之类,是右形左声。草藻之类,是上形下声。婆娑之类,是下形上声。圃国之类,是外形内声。闅辫戚赢之类,是内形外声。形声之等有六也,附记于此。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耿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gěng

  • 问:耿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耿字共10画,部首是:耳。

  • 问:耿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耿字是左右结构,耿的笔画顺序:横、竖、竖、横、横、提、点、撇、撇、捺。

汉字,通“炯”,指明亮,光明的意思,也有心情不安、悲伤和正直、刚直的意思。也是一汉族常用姓氏。(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