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亦作“迫阸”。胁迫;逼迫。
2.亦作“迫阸”。狭隘;险阻。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迫阨
亦作“ 迫阸 ”。胁迫;逼迫。
《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王逸 注:“哀众嫉妬,迫胁贤也。”《汉书·沟洫志》:“百餘里间, 河 再西三东,迫阸如此,不得安息。”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 熹 其势终不可出,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窃恐迫阨之甚,言语粗率。”
亦作“ 迫阸 ”。狭隘;险阻。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墙仞迫阨,崎嶇 闕里 。”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索》诗:“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崎嶇 赭山 渡,迫阨 三江 垒。”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pò pǎi
1.压制;硬逼:~使。2.接近:~近。3.急促:急~。从容不~。〔迫击炮〕一种火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身管短,构造简单,重量较轻,初速小,主要用于高射界射击,射角通常在45˚以上,弹道弯曲,适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
è
同“厄”。
迫阨
迫阨,pòè,亦作“迫阸”。胁迫;逼迫,出自《楚辞·远游》。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