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针灸的治疗作用

针灸的治疗作用

时间:2023-09-24 13:02:25人气:771作者:king我要评论(0)

针灸的治疗作用

针灸的治疗作用

1,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时几大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

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