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麻类药物

大麻类药物

时间:2023-08-09 12:21:06人气:571作者:sybil我要评论(0)

大麻类药物

(一)流行大麻,又称玛利华纳(marijuana,cannabis),产地为温暖地区或热带地区,其有效成分因产地不同而各异。从历史上看,大麻早在公元前几千年就被人类所使用,但直到20世纪初,还只是作为药物使用。大麻最早被宗教信徒作为超脱尘俗烦扰和苦痛的草药来解除焦虑,后曾被用作麻醉药物(华佗)。自60年代以来大麻滥用和依赖已经称为当今世界上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曾造成大规模的泛滥,形成举世震惊的毒品问题,被描述为“大麻像水银泻地般倾入美国大、中、小学校园”。美国的毒品问题,以大麻问题最为严重。根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问题研究所1979年的调查,12岁到17岁的少年中,用过大麻的占31%,而用过海洛因的只占5%;18岁到25岁的青年中,用大麻的占68%,而用过海洛因的只占4%;26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用大麻的占20%,用过海洛因的仅占1%。英国青年中10%试用过,20%-55%的学生每周吸一次或更多。这充分说明,大麻类问题要比鸦片类问题严重得多。

(二)大麻的药理及其生理作用1.药理作用:大麻中起作用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etrahyclrocannabinol—THC)。(1)动物实验中所见的药理

作用A.可使得大、小鼠减少自发行为和对刺激反应的速度;

B.可在猴子身上产生镇静作用,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丧失进行复杂活动的动机;

C.长期高剂量可抑制高等动物的卵巢功能,减低黄体激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的作用,并能降低动物精子形成的能力。

D.可以延长乙烷巴比妥的睡眠时间,有抗痉作用,并能抑制突触反射、延长苯丙胺的兴奋作用。

E.大剂量可使动物产生呕吐、腹泻、肌束震颤与肌肉运动不协调。(2)在人的一些临床药理作用

①吸收:研究发现,吸入时50%的四氢大麻酚能被吸收产生药效。

A.吸入时,几分钟之内即可发生药效,10-30min时血含量达高峰,药效一般可持续2-3h之久;

B.口服时,0.5-1.0h起效,高峰效应在2-3h时发生,且与血含量有关;

C.吸收程度:吸入较口服约高3倍。

②转化与排出:

A.四氢大麻酚在体内先是很快转化为与原物效应相同的代谢物,后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从尿中和痰中排出。

B.由于四氢大麻酚具有亲脂性,在体内的分布以含脂肪丰富的组织为主,然后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排出体外。

C.代谢与转化率与使用期限有关,长期使用可加速代谢率。

D.四氢大麻酚可透过胎血屏障,也可影响酒精、巴比妥与安替匹林的代谢。

2.耐受性与躯体依赖性倾向问题

(1)耐受性:一般来讲,小剂量、间断使用不易产生耐受性,断药时也无明显戒断反应。但长期使用大剂量THC时也可对于大麻的部分效能产生耐受性。例如开始用药时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心动过速,皮肤温度下降以及精神运动性操作不良等,但连续使用后上述变化即可减轻或不复出现。其原因是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起了适应性变化所致。所以,大麻的耐受性问题是相对的,与剂量有关。

(2)躯体依赖性:大麻产生的躯体依赖远不如阿片、巴比妥和酒精严重。使用剂量较大者可有躯体依赖症状,但即使发生躯体依赖时戒断反应也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激动、失眠、食欲下降、不安、体温下降甚至寒战、发热、震颤等,可于4-5日内逐渐消失。

3.大麻的生理效应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A.增加心率:平均增加20-50次/分钟,最高可达140次/分。与剂量相关,心得安可对抗。

B.眼结合膜血管扩张,出现典型的红眼睛。

C.降低眼压,用于治疗青光眼。

D.增加血容量,水溶性低。

E.大量使用可致体位性低血压。

(2)对呼吸道的影响

A.长期吸入可致支气管炎或喘息,影响肺功能。

B.吸入后,经热解作用,致癌性较烟草更强。

(3)对脑电图的影响:使用大麻者脑表面的脑电图可无变化,似睡眠状态,但是在动物模型中发现埋于脑深部的电极记录到高电压、慢波幅活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中发现,各种大麻类化合物都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人该效应不明显。

(5)过量吸入会出现一过性口干、咽干、恶心、呕吐、腹泻、咳嗽甚至呼吸抑制,但不会体温或血压升高,腱反射和瞳孔也不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4.大麻的心理效应大麻药物吸入后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异常。一般认为,含2%THC的一枝香烟或口服20mg的THC即可产生心理效应,包括对感知、思维、情绪、认知功能、记忆与精神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1)情绪变化:最多见,一般在滥用后都产生一种兴奋感或欣快感,伴随着睡意与精神松弛。有的人易发笑,如醉酒状态,但对投入的关心减少。

(2)感知:

A.最突出的是对时间感受的变化,感到时间多的缓慢。

B.常见人格解体。

C.可出现感知的共感现象(synaesthesia):如可见的声音,可听到的形象等。

D.饥饿感可降低。(3)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及计算功能受损,思维联想障碍,甚至出现偏执观念。(4)精神运动功能:用量较大时损伤运动的准确性。

(三)大麻依赖及其后果

1.个性异常:最常见,长期滥用大麻者外观变得呆板,不修边幅,机警性不足,注意力、记忆力和计算判断能力均受损。

2.中毒性精神病:

(1)中毒性谵妄:发生于一次大量使用时。患者表现意识不清、不安、混乱、惶惑等,同时伴有错觉、幻觉和思维障碍,有时有恐惧和冲动行为。

(2)急性焦虑发作:吸食过量时,有时产生严重的焦虑,重者达到惊恐程度,伴随有灾难或濒死感,可伴有偏执观念或敌意、被监视感等。

(3)急性抑郁反应:有的病人可产生一过性的抑郁状态,悲观失望,有自杀观念。

3.青少年产生“动机缺乏症状群”:THC为高脂溶性物质,脑内积蓄多,排泄慢。动机缺乏症状群是由于蓄积中毒造成行为毒性反应,表现为情感淡漠,缺乏向上精神,人格与道德沦丧,对事物缺乏兴趣和追求等。

4.其他影响:

(1)对支气管和肺部的刺激:比香烟对肺功能的影响重15倍。

(2)吸入大麻能增加心率,降低心绞痛患者运动试验的耐受性。

(3)大麻过量时损伤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影响感知能力和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及操作功能。

5.滥用大麻引起的社会问题:大麻已成为当今使用最多的成瘾物质之一,精神毒性极大,贻害社会的效果和麻醉镇痛剂相当,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成年人的劳动能力,破坏了家庭幸福,增加了违法犯罪,破坏了社会安宁,使得道德沦丧,社会风气低落,值得全社会重视。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