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伊
  • 6画
  • WVTT
  • 左右结构

  • 伊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伊”的字义解释

1.用于词语的前面,加强语气或感情色彩:~始。~于胡底。~谁之力?

2.姓。

3.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用“伊”专指女性,后来改用“她”。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伊”字

伊[Yī]

〈名〉

  1. 伊水。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后入洛河。

    如:伊川(伊水流域)

  2. 伊朗的简称。

    如:两伊(伊朗、伊拉克)战争

  3. 伊拉克的简称

伊[yī]

〈代〉

  1.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2.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

  3.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红楼梦》

    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

    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

    又如:伊行(她那里;他们);伊曹(彼辈,他们);伊俦(彼辈,其类);伊拉(方言。他们)

  4.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

    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佚名《马陵道》

    又如:伊咱(你);伊行(你这里;你们);伊家(你)

〈动〉

  1. 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

    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

    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

  2. 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旨酒既清,嘉荐伊脯。——《仪礼》

  3. 发语词,无义。

    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

  4. 通“繄”。是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豳风·东山》。笺:“伊,当作繄。”

    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 伊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third person pronoun; he, she, this, that

法语: il,elle,ce,cet,cette

德语: Irak (Kurzform)​ (S)​,er, sie es (Taiwanisch)​ (Präp)​,Yi (Eig, Fam)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从人从尹。, 古文伊从古文死。于脂切〖注〗,亦古文伊。

『说文解字注』

(伊)殷圣人阿衡也。殷圣人之上当有伊尹二字。传写夺之。阿衡见商颂。毛传曰。阿衡、伊尹也。笺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爲官名。伊与阿、尹与衡皆双声。然则一语之转也。许云伊尹、殷圣人阿衡也。本毛说。不言伊尹爲姓名也。诸家或云伊氏尹字。或云名挚。皆所传闻异辞耳。礼记所偁古文尙书㒳言尹躬。则尹实其名。尹治天下者。从人尹。尹治犹言治平。此说从人尹之意也。言阿衡者、尹治天下者也。故又谓之伊尹。而伊字亦从尹。于脂切。十五部。释诂、毛传皆曰。伊、维也。爲发语辞。诗雄雉、蒹葭、东山、白驹之伊字郑笺云。当爲繄。繄犹是也。

()古文伊。从古文死。以死爲声。

〔古文〕【唐韵】于脂切【集韵】于夷切【韵会】幺夷切【正韵】于宜切,音蛜。彼也。【诗·秦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又发语辞。【诗·邶风】伊余来墍。

又【小雅】伊谁云从。

又维也。【仪礼·士冠礼】嘉荐伊脯。【扬雄·河东赋】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祇。【注】师古曰:伊,是也。

又鬰伊,不舒貌。【后汉·崔寔传】智士鬰伊于下。与噫通。

又吾伊,读书声。【黄庭坚诗】北窻读书声吾伊。俗作吚。

又伊威,委黍也。【诗·豳风】伊威在室。【陆玑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妇,在壁根下瓮底土中生,如白鱼者是也。

又姓。

又州名。本伊吾卢,地在炖煌大碛外,唐初内附,置伊州。

又木名。【山海经】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与洢同。

又【周礼·秋官】伊耆氏。【注】伊耆,古王者号。后王识伊耆氏之旧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伊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yī

  • 问:伊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伊字共6画,部首是:亻。

  • 问:伊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伊字是左右结构,伊的笔画顺序:撇、竖、横折、横、横、撇。

是多义词。作为名词,是姓氏和地名等;作为代词,是第三人称的代称;作为动词,表示“却”,还可以作为语气词。(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