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天干的第二位。见〖干支〗。
2.(Yǐ)姓。
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7”。见〖工尺〗。
4.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ㄥ”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古书没有标点,到一段终了而下无空格时,有时也画个“ㄥ”形记号,表示第二行起是另一段。
〈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同本义
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说文》
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白虎通》
思乙乙其若抽。——陆机《文赋》。注:“抽也。”
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史记·律书》
又如:乙乙(难出之貌)
第二,次一等。
如:乙部(古代群书四部分类法的第二部)
〈名〉
天干的第二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甲乙。——《礼记·月令》
甲乙。——《淮南子·天文》注
帝乙归妹。——《易·泰》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左传·哀公九年》
某人
甲乙同学。——清·周容《芋老人传》
甲先得举。
又如:某甲某乙
鱼腮骨
狼去肠…鱼去乙。郑玄注:“乙,鱼体中害人者名也。今东海容鱼有骨,名乙,在目旁,状如篆乙,食之鲠不可出。”——《礼记·内则》
虎两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
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宋·苏轼《寄微轩》
〈动〉
碾压;压抑
西太守,乙卯金。——《后汉书》。李贤注:“乙,轧也。述言西方太守能轧绝卯金也。”
- 乙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second; 2nd heavenly stem
法语: le 2e des dix Troncs célestes,deuxième,second
德语: zweiter in einer Folge, "B" in "A, "B, ..,der zweite der zehn "Himmelsstämme" des chinesischen Kalenders (S),Ethyl, Ethyl-Gruppe (S, Chem),Yi (Eig, Fam),Radikal Nr. 5 = Sichel (Varianten: 乚, 乛)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与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颈。凡乙之属皆从乙。于笔切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气尙彊。其出乙乙也。冤之言,曲之言诎也。乙乙,难出之皃。史记曰: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汉书曰:奋轧于乙。文赋曰:思轧轧其若抽。轧轧皆乙乙之叚借。轧从乙声,故同音相叚。月令郑注云:乙之言轧也。时万物皆抽轧而出。物之出土艰屯。如车之辗地澁滞。与丨同意。谓与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碍于阴,其书之也宜倒行。于笔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轧。乙承甲,象人颈。以下皆冡大一经曰言之。凡乙之属皆从乙。
【唐韵】于笔切【集韵】亿姞切【韵会】【正韵】益悉切,音鳦。十干名。东方木行也。【尔雅·释天】太岁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汉·律历志】奋轧于乙。【京房易传】乙,屈也。
又凡读书,以笔志其止处曰乙。【史记·东方朔传】朔初上书,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三月乃尽。
又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抹去譌字曰涂,字有遗脱,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数】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诸名。
又【前汉·艺文志】有天乙三篇。【注】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假託也。
又姓。汉南郡大守乙世,前燕护军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尔雅·释鱼】鱼肠谓之乙。【礼·内则】鱼去乙。【注】鱼馁必自肠始,形屈如乙字。一说鱼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鲠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话】虎有威如乙字,长三寸许,在胁两旁皮下,取得佩之,临官而能威衆。无官佩之,无憎疾者。【苏轼诗】得如虎挟乙。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乙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yǐ
问:乙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乙字共1画,部首是:乙。
问:乙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乙字是单一结构,乙的笔画顺序:横折弯钩/横斜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