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地支的第七位。
2.午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一点到十三点。
3.日中的时候(十二点)。
〈名〉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如:午日三公(马)
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如: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如: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
纵横相交
度尺而午。——《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又如: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动〉
通“仵”。违反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礼记·哀公问》
朝臣舛午。——《汉书·刘向传》
通“迕”。抵触,相遇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荀子·富国》
- 午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疑古切
(午)啎也。啎者、屰也。五月侌气啎屰昜。冒地而出也。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书曰。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律曆志曰。咢布于午。天文训曰。午、仵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仵逆也。广雅释言。午、仵也。按仵卽啎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製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谓之午。义之引申也。仪礼度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象形。各本无此二字。今补。此与矢同意。矢之首与午相似。皆象贯之而出也。疑古切。五部。凡午之属皆从午。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疑古切,音五。【说文】牾也。五月隂气午逆阳,冒地而出也。【徐曰】五月阳极隂生。仵者,正冲之也。
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淮南子·时则训】斗五月指午。
又【广韵】交也。【韵会】一纵一横曰旁午,犹言交横也。【仪礼·特牲馈食】心舌皆去,本末午割之。【注】纵横割也。【礼·内则】男角女羁。【注】午达曰羁。【疏】度尺而午,令女剪髮,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通达也。【前汉·霍光传】使者旁午。【注】旁午,分布也。
又舛午,违背也。见【前汉·刘向传】。
又【前汉·刘向传】水旱饥蝝,蠭午起。【注】犹杂沓也。
又【段成式诗】良人爲渍木瓜水,遮却红腮交午痕。
又【韵会】马属午。晋姓司马,因攺司马官爲典午。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午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wǔ
问:午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午字共4画,部首是:十。
问:午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午字是单一结构,午的笔画顺序:撇、横、横、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