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wèi
  • ㄨㄟˋ
魏
  • 17画
  • TVRC
  • 左右结构

  • 魏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魏”的字义解释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为秦所灭。

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2.北朝之一(386—534)。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5—556)。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灭。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魏”字

〈名〉

  1.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2. 古国名

  3.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4.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谋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韩魏灭亡。

  5. 三国之一[theKingdomofWei(220-265)]。公元220—265,曹丕所建,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安徽、江苏北部、辽宁中部

    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6. 朝代名

  7. 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珪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所废。公元557年西魏为北周所废。

    如:魏碑

  8.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所建国号

  9. 古郡名

    魏郡,县十八。——《汉书》

  10. 今县名。在河北省南部有魏县

〈形〉

  1. 高大。也作“巍”。

    如:魏然(独立不动的样子);魏魏(高大的样子。同“巍巍”)

  • 魏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kingdom of Wei; surname

法语: haut,élevé,(nom de famille)​

德语: Wei (Eig, Fam)​,Staat Wei. Existierte zur Zeit der Streitenden Reiche in China. Sein Territorium befand sich zwischen den Staaten Qin und Qi und umschloss die heutigen Provinzen Hebei, Henan, Shanxi und Shandong. Nachdem König Hui die Hauptstadt von Anyi nach Daliang (heutiges Kaifeng)​ verlegt hatte, nannte man den Staat auch Liang.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高也。从嵬委声。牛威切。〖注〗臣铉等曰:今人省山从爲魏国之魏。语韦切。 文二

『说文解字注』

(巍)高也。高者必大。故论语注曰。巍巍、高大之称也。左传。卜偃曰。万、盈数也。巍犬名也。雉门外阙高巍巍然。谓之象巍。按本无二字。后人省山作魏。分别其义与音。不古之甚。从嵬。委声。牛威切。按古音当在十六部。

【广韵】鱼贵切【集韵】【韵会】虞贵切,音僞。【说文】本作巍。高也。从嵬委声。【注】徐铉曰:今人省山,以爲魏国之魏。【诗·魏风谱】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也。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

又【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象魏,阙也。

又姓。【广韵】本自周武王母弟,受封于毕,至毕万仕晋封魏城,后因氏焉。

又【集韵】语韦切,音巍。【庄子·知北游】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

又【扬子·方言】魏,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而有容谓之魏。【注】魏魏,小成貌。

又【集韵】【正韵】吾回切,音嵬。义同。

  • 相关问答

  • 问:魏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wèi

  • 问:魏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魏字共17画,部首是:鬼。

  • 问:魏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魏字是左右结构,魏的笔画顺序: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