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wèi
  • ㄨㄟˋ
谓
  • 11画
  • YLEG
  • 左右结构

  • 谓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谓”的字义解释

1.说;告诉:勿~言之不预也。

2.称呼;叫做:称~。何~宏观世界?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谓”字

〈动〉

  1.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2. 同本义

    谓,报也。——《说文》

    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谓唐雎曰。

    谓岛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3.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知类。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

  4. 评论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论语》

  5. 称为

    谓之文也。——《论语》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谓之天门。——清·姚鼐《登泰山记》

    皆谓之天门。

    又如:何谓(什么叫做);称谓

  6. 认为,以为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皆谓已死。——《世说新语·自新》

    太守谓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予谓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7. 意料

    不谓严挺之乃有此儿也。——《唐语林》

  8. 援助

    故节于身,谓于民。——《晏子春秋》

  9. 通“为(wèi)”。相当于“是”

    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名〉

  1. 意义;意思。

    如:何谓

  2. 通“为”。因为

    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列子》

    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韩非子·解老》

    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盐铁论·忧边》

  • 谓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say, tell; call, name; be called

法语: dire,adresser la parole,désigner,sens

德语: sagen, nennen, heißen, Sinn, Bedeutung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报也。从言胃声。于贵切

『说文解字注』报也。㚔部曰。报、当罪人也。葢㓝与罪相当谓之报。引伸凡论人论事得其实谓之报。谓者、论人论事得其实也。如论语谓韶、谓武子、谓子贱子、谓仲弓、其斯之谓与、大学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是也。亦有借爲曰字者。如左传王谓叔父、卽鲁颂之王曰、叔父也。亦有训爲勤者。亦以合音冣近也。从言。胃声。于贵切。十五部。

【唐韵】【集韵】【韵会】于贵切,音胃。【说文】报也。【徐曰】谓之是报之也。【广雅】说也。【广韵】告也,言也。【增韵】与之言也。【易·乾卦】何谓也。【疏】假设问辞,故言何谓。【诗·召南】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传】但相告语而约可定矣。【左传·昭八年】子盍谓之。

又【韵会】事有可称曰有谓,失于事宜不可名言曰无谓。【庄子·齐物论】今我则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前汉·景帝纪】姦法与盗,盗甚无谓也。

又【正韵】非与之言而称其人亦曰谓,《论语》子谓子贱,子谓子产,是也。指事而言亦曰谓。《诗·召南》谓行多露,《小雅》谓天盖高之类,是也。称其言,亦曰谓。《论语》此之谓也,其斯之谓与,是也。

又【正字通】援古释义而言亦曰谓。《易·临卦》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礼·乐记》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又【尔雅·释诂】勤也。【诗·小雅】心乎爱矣,遐不谓矣。【笺】谓,勤也。勤思君子也。

又【广雅】使也。【玉篇】信也,道也。

又姓。【万姓统谱】宋有谓準,太平兴国登科。 【说文】本作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谓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wèi

  • 问:谓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谓字共11画,部首是:讠。

  • 问:谓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谓字是左右结构,谓的笔画顺序:点、横折提、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谓,读作:wèi,属左右结构汉字。形声;从讠、胃声。本义为告诉。(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