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tóng
  • ㄊㄨㄥˊ
潼
  • 15画
  • IUJF
  • 左右结构

  • 潼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潼”的字义解释

潼关(Tóngguān),临潼(Líntóng),地名,都在陕西。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潼”字

潼[Tóng]

〈名〉

  1. (形声。从水,童声。本义:潼水)

  2. 同本义

  3. 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潼,潼水也,出广汉梓潼北界,南入垫江。——《说文》

  4. 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5.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6. 关隘名。在陕西省潼关县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钖文》

潼[tóng]

〈形〉

  1. 云起的样子。引申为盛多

    潼滃蔚荟,林木来会,津液下降,流潦霈。——汉·焦赣《易林》

  2. 高貌

    沫潼潼而高厉。——宋玉《高唐赋》

  • 潼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high, lofty; damp

法语: haut,(nom d'un col)​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水。出广汉梓潼北界,南入垫江。从水童声。徒红切

『说文解字注』

(潼)潼水。出广汉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垫。今正。广汉郡梓潼、前后二志同。前志曰。梓潼五妇山、驰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应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垫江。水经曰。梓潼水出其县北畍。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按驰水、潼水、梓潼水异名同实。五妇山卽今四川保宁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绵州之梓潼县、葢汉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东南流、经今梓潼县。又经潼川府之盐亭县。又至射洪县东南之独坐山。入涪江。今谓之潼江、射江、瀰江。许云南入褺江。卽谓今射洪东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庆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汉志垫江、应劭音徒浃反。孟康音重曡之曡。许书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县。此县爲嘉陵江、渠江、涪江会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浅人乃譌作昏垫之垫。观应、孟之音。则知汉书字固从衣也。云入褺江者、其县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垫江县、则汉巴郡临江县地。与汉褺江相歫甚远。○又按涪下曰南入汉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汉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汉水在褺江境也。错见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经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汉水。卽今四川保宁府昭化县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谓之垫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书吐谷浑阿豺登其国西彊山。观垫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从水。童声。徒红切。九部。

【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同。水名。【说文】水出广汉梓潼北界。

又水名。【水经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

又水名。【潘岳·西征赋】愬黄巷以济潼。【注】潼水,在华隂县界。

又海名。【王子年·拾遗记】北极之外,有潼海之水。

又潼潼,高貌。【宋玉·高唐赋】沫潼潼而高厉。

又【广韵】【集韵】【韵会】他东切,音通。义同。

又【广韵】尺容切【集韵】昌容切,音冲。义同。一曰水坏道。

又潼容,车裳也,见【周礼·巾车注】。

又【集韵】【类篇】诸容切,音锺。溼貌。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潼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tóng

  • 问:潼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潼字共15画,部首是:氵。

  • 问:潼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潼字是左右结构,潼的笔画顺序:点、点、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钖文》(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