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shēng
  • ㄕㄥ
笙
  • 11画
  • TTGF
  • 上下结构

  • 笙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笙”的字义解释

簧管乐器。殷周时已流行。一般有十七根长短簧管(其中三根不发音)插于铜斗中,奏时手按指孔,利用吹吸气流振动簧片发音。能奏和音。现经改革,有二十二至三十二簧笙及加键笙等。多用于伴奏、合奏或独奏。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笙”字

〈名〉

  1.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同本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

  • 笙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small gourd-shaped musical instrument

法语: orgue à bouche

德语: Mundorgel (S, Mus)​,Sheng (S, Mu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大者谓之巢,小者谓之和。从竹生声。古者随作笙。所庚切

『说文解字注』

(笙)十三簧。蒙上管乐而言。故不云管乐也。大郑周礼注曰。笙十三簧。按广雅云笙十三管。亦每管有簧也。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白虎通曰。八音、匏曰笙。匏之爲言施也。在十二月万物始施而牙。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曰笙。释名曰。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按礼经。东方钟磬谓之笙钟、笙磬。笙犹生也。东爲阳中。万物以生。是以东方钟磬谓之笙也。初生之物必细。故方言云。笙、细也。竽、大笙也。故竽可训大。大者谓之巢。小者谓之和。见释乐。孙云。巢高大。和小笙。乡射记曰。三笙一和而成声。三笙谓大者。一和谓小者也。从竹生。列管故从竹。正月之音故从生。举会意包形声也。韵会本无声字爲长。所庚切。十一部。古者随作笙。通典曰。出世本。

【唐韵】【广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生。【广韵】乐器也。【世本】随作笙。一曰女娲作。【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释名】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博雅·释乐》以瓠爲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注】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汉·律历志】匏曰笙。【注】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书·益稷篇】笙镛以闲。【诗·小雅】笙磬同音。【周礼·春官】笙师掌敎歙竽、笙。

又细也。【扬子·方言】笙,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貌谓之笙。【广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传·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注】笙,鲁境。

又簟名。【扬子·方言】簟谓之笙。【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

又叶师庄切。【诗·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将、行,行音杭。

又【字彙补】疏臻切,音莘。【史记·齐世家】遂杀子纠于笙渎。【索隐曰】邹诞生本作莘读,莘、笙声相近。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笙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shēng

  • 问:笙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笙字共11画,部首是:竹。

  • 问:笙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笙字是上下结构,笙的笔画顺序: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横、竖、横。

笙,是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由笙苗中簧片发声,是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在传统器乐和昆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呐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