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濡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沾湿;沾上:~笔。
2.沾染:耳~目染。
3.停留;迟滞。
〈名〉
古水名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在河北省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濡[Rú]
〈动〉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迟缓;滞留
是何濡滞也。——《孟子》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形〉
湿的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缓慢的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梁·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通“软”。柔顺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
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濡[rú]
- 濡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涑。从水需声。人朱切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涞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许愼曰。濡水入涞。涞卽巨马之异名。与巨马河注巨马河卽涞水也正合。今水经注涞譌深。说文涞譌漆涑二字。皆字之误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隷易州州东南有故安故城是。战国时燕与赵易土。燕以武阳与赵。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阳入涞。今本汉志脱濡字。师古谬爲之注。非也。水经注易水篇曰。易水、逕范阳县故城南。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又东南流逕樊于、期馆西、荆轲馆北。又东逕武阳城西北。又东逕紫池堡。又东得白杨水口。又东合檀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阳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许愼曰。濡水合涞。涞渠二号、卽巨马之异名。按郦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阳入涞之句也。今本作涞。郦本作渠。今胜郦本。郦有濡字、则又郦本胜今。凡书之当参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东南入保定府定兴县界爲沙河。一曰东南流入容城县境。从水。需声。人朱切。五部。按左传昭七年。盟于濡上。释文云。说文女于反。是音隐旧说。此水不作乃官反也。师古注汉书于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误。渔阳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蛮夷中。辽西郡肥如下。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此则郦注濡水篇所谓濡难声相近、今谓之泺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譌而爲濡。○今字以濡爲霑濡。经典皆然。
【唐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音儒。水名。【说文】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洓。【广舆记】濡水,出易州穷独山。一名圣女水。
又水出苍梧。【水经注】水出永丰县西北濡山。
又渍也。【诗·邶风】济盈不濡轨。
又滞也。【孟子】是何濡滞也。
又鲜泽也。【诗·小雅】六辔如濡。
又溺也。【史记·仓公传】不亟治病,必入濡肾。
又溼也。【礼·曲礼】濡肉齿决。
又含忍曰濡。【史记·聂政传】无濡忍之心。【注】濡,润也。人性溼润,则能含忍。
又【集韵】【韵会】人之切,音而。水名。【左传·昭七年】公与齐侯燕人盟于濡上。【注】濡水,出高阳县,东北至河闲鄚县,入易水。
又与胹通。【礼·内则】濡豚,濡鸡。【注】濡,谓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韵】询趋切,音须。义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庄子·徐无鬼】有濡需者。【注】濡需,谓偷安须臾之顷。
又【唐韵】乃官切【集韵】奴官切,音渜。水名,在辽西。【水经注】濡水,出御夷鎭东南。
又【集韵】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
又【集韵】【正韵】乳兖切,音耎。与輭软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韵】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乱切,与渜同。沐浴余潘也。
又奴卧切,懦去声。水貌。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濡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rú
问:濡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濡字共17画,部首是:氵。
问:濡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濡字是左右结构,濡的笔画顺序:点、点、提、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