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máo
  • ㄇㄠˊ
  • ㄌㄧˊ
犛
  • 15画
  • FITH
  • 左上包围结构

  • 犛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犛”的字义解释

[máo]

古同“牦”,牦牛。

[lí]

〔~靬(qián)〕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又汉代张掖郡县名,在今甘肃省永昌县。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犛”字

犛[lí]

〈名〉

  1. 牦牛,产于西藏

  • 犛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a black ox, a yak

法语: boeuf noir,yak

德语: Grunzochse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西南夷长髦牛也。从牛声。凡牦之属皆从牦。莫交切〖注〗《段注》:牦切里之;氂切莫交。

『说文解字注』

(牦)西南夷长髦牛也。今四川雅州府淸谿县大相岭之外有地名旄牛。产旄牛。而淸谿县南抵宁远府、西抵打箭鑪。古西南夷之地。皆产旄牛。如郭朴注山海经所云。背、厀及胡、尾皆有长毛者。小角。其体纯黑。土俗用爲菜。其尾腊之可爲拂子。云长髦者、谓背䣛胡尾皆有长毛。下文氂字乃专谓尾也。此牛名牦牛。音如貍。楚语。巴浦之犀牦。上林赋。㺎旄貘牦。以其长髦也。故史记西南夷传谓之髦牛。以其尾名氂也。故周礼乐师注谓之氂牛。以氂可饰旄也。故礼注、尔雅注、北山经、上林赋注、汉书西南夷传皆谓之旄牛。氂髦旄三字音同。因之读牦如毛。非也。据上林赋则旄牦异物。中山经。荆山多牦牛。郭曰。旄牛属。从牛。声。里之切。一部。按牦切里之。氂切莫交。徐用唐韵不误。而俗本误易之。凡牦之属皆从牦。

【唐韵】【集韵】莫交切【韵会】【正韵】谟交切,音茅。【说文】本作牦。长髦牛也。从牛,声。【玉篇】兽如牛而尾长,名曰牦牛。【楚语】巴浦之犀牦兕象。【注】牦,莫交切。【司马相如·上林赋】旄獏牦。【注】牦,一音茅,或以爲猫牛,毛可爲翿是也。【集韵】或作氂斄髦,通作猫。【广韵】书作牦。

又【集韵】谟袍切,音毛。本作氂。牦牛尾也。或作斄。【楚语·犀牦注】牦,亦作旄。

又【广韵】里之切【集韵】【韵会】陵之切,音釐。义同。

又【玉篇】牛黑色。【司马相如·上林赋】獏牦。【注】张揖曰:牦牛,黑色,出西南徼外。【班固·西都赋】曳犀牦。

又【集韵】鸣龙切,音氂。羌中牛名。李登说。

又【广韵】落哀切【集韵】郎才切,音来。【广韵】关西有长尾牛。【集韵】或作氂。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犛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犛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máo / lí

  • 问:犛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犛字共15画,部首是:牛。

  • 问:犛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犛字是左上包围结构,犛的笔画顺序:横、横、竖、撇、点、撇、横、撇、捺、横、撇、撇、横、横、竖。

犛是一个字,基本解释是同“牦”,牦牛。(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