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旄字解释
- 引证解释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máo]
古同“耄”,年老。
[mào]
〈形〉
年老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眼睛昏花
旄不知人。——《战国策》
另见máo
旄[mào]
〈名〉
同本义[ancientflagwithyak's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牦牛尾[yak's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牦牛
骍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又如: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yak-likehill]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星名。
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通“髦”。俊杰。
如:旄俊(俊杰之士)
通“毛”。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另见mào
旄[máo]
- 旄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幢也。从㫃从毛,毛亦声。莫袍切
(旄)幢也。刘熙曰。幢、童也。其皃童童也。广雅曰。幢谓之?。尔雅曰。翢、?也。毛传曰。翿者、?也。翳也。羽部曰。翳者、翳也。所以舞也。人部曰。俦者、翳也。按或用羽。或用牦牛尾。或兼用二者。翢俦翿实一字。?俗作?。亦卽?字。尔雅、毛传皆以今字释古字耳。幢亦卽?字。古?声、周声与童声转移。如诗以调韵同、汉县鲖阳读如纣之比。其始衹有?字。继乃有?。继乃有幢。皆后出。故许书不列?幢二篆。此释旄必云幢、不云?者。?嫌舞者所持。旄是旌旗之名。汉之羽葆幢。以牦牛尾爲之。如斗。在乘舆左騑。马头上。用此知古以牦牛尾注竿首。如斗童童然。故诗言干旄、言建旄、言设旄。有旄则亦有羽。羽或全或析。言旄不言羽者举一以晐二。其字从㫃从毛。亦举一以晐二也。以牦牛尾注旗竿。故谓此旗爲旄。因而谓牦牛尾曰旄。谓牦牛曰旄牛。名之相因者也。禹贡㒳言羽旄。周礼旄人、旄舞。皆谓牦牛尾曰旄也。从㫃。毛声。举形声包会意。莫袍切。二部。
【唐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毛。【说文】幢也。【书·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释文】白旄,旄牛尾。【诗·鄘风】孑孑干旄。【传】注,旄于干者,大夫之旃也。【周礼·春官·旄人注】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昴曰旄头。【注】昴七星爲旄头。
又骑名。【后汉·光武纪】赐东海王旄头。【注】秦文公时,梓树化爲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
又【广韵】【集韵】莫报切,音帽。麕毛㺜长也。
又与耄通。【周礼·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韵】亡遇切,音务。嵍,或作旄。山名。
又【韵补】叶蒙晡切【傅毅·洛神赋】昆山美玉,涛海明珠,金银璆琳,翠貂旄。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旄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旄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máo / mào
问:旄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旄字共10画,部首是:方。
问:旄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旄字是左右结构,旄的笔画顺序: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横、竖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