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duō
  • ㄉㄨㄛ
咄
  • 8画
  • KBMH
  • 左右结构

  • 咄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咄”的字义解释

1.呵斥:厉声~之。

2.表示惊异。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咄”字
  1.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同本义[tut-tut]

    咄,相调也。——《说文》

    咄,相诃也。——《字林》

    咄,啐也。——《苍颉篇》

    咄!口无毛。——《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

    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史记》

    咄!你是个破落户。——《水浒传》

    又如:咄叱(呵责);咄啐(呵斥);咄骂(呵斥辱骂)

  • 咄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noise of rage, cry out in anger

法语: apostropher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相谓也。从口出声。当没切

『说文解字注』

(咄)相谓也。谓欲相语而先惊之之䛐。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惊之意。仓颉篇曰。咄、啐也。说文。啐、惊也。李善注曹植赠彪诗引说文。咄、叱也。从口。出声。切。十五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没切,敦入声。【说文】相谓也。【前汉·李陵传】立政曰:咄,少卿良苦。

又【广韵】呵也。【战国策】呴籍叱咄。【前汉·东方朔传】朔笑之曰:咄。【注】师古曰:咄,叱咄之声。

又泉名。【寰宇记】咄泉在净戒寺北,人至泉旁,大叫大涌,小叫小涌,咄之则涌弥甚。

又【韵会】咄咄,惊怪声也。【后汉·严光传】帝卽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爲理耶。【晋书·殷浩传】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韵】咄嗟,咨语也。【晋书·石崇传】尝爲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又【正字通】或曰汾晋之闲,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诺。司空图作休沐记用之。

又【前汉·西域传】郁立师国,王治内咄谷。【注】咄,丁忽反。

又【集韵】【韵会】【正韵】都括切,音掇。【玉篇】叱也。

又【前汉·东方朔传注】郑展曰:咄,音豽裘之豽。◎按师古以邓说爲非,然邓有此音,今存之。

又叶都聿切。【苏辙·香山赋】母令东坡,闻我而咄。奉持香山,稽首仙释。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咄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duō

  • 问:咄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咄字共8画,部首是:口。

  • 问:咄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咄字是左右结构,咄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折/竖弯、竖、竖、竖折/竖弯、竖。

咄#duō【释义】表示叮斥或惊异: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原指出语伤人,令人难堪。后多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以压力。〖例句〗刚一开场,中国队就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打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