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点儿都不好”,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一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点儿都不好”,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当一只虫子的感受——“还真不错”。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课文结构清晰,以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这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
因为喜欢这篇饶有趣味的课文,所以在我班教学开放日这天的语文公开课上,我执教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试教之后,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
一、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参考书上建议的内容只有一个“朗读课文,就能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这显然是不够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语文要素),我觉得这篇课文既然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就更应该注意落实这个教学重点,以切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几经思考,我就增加了两个教学目标:“模仿老师的板书,学习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为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这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模仿课文说话”。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还有那些好的地方?”然后四人小组每人写一个好的方面、一个不好的方面,再由组长组织大家把意见整合起来,制作成思维导图。最后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由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事实证明,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在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井然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制作出了各组的思维导图。由于时间关系,组长没有来得及在全班进行汇报,我就布置全班孩子回家后,根据本组的思维导图,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当小虫子的苦与乐》。后来孩子们交上了自己的小写话,内容大多富有童趣,表达也生动活泼,很好地达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恰当,教学深入浅出,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这堂课主要由“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精读课文,理解文意”、“开展讨论,明白道理”、“拓展想象,模仿写话”几个主要环节构成。
具体来说,我先以设问句质疑:“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个关键句子“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并让学生从文中去找一找以上两种说法各自的理由。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板书出关键词句,在黑板上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这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又是给接下来学生学做思维导图做铺垫。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之后,我再让他们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内容,你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好的地方?请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词句在绿色纸条上写一个不好的方面,在红色纸条上写一个好的方面。”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内容,因为有了学习课文的基础,加上课前看了电影《虫虫危机》,所以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十分丰富,写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将小纸条贴在老师事先发的一张纸上,轻松地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随后,由小组长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把大家的想法汇报给全班同学听。尽管汇报任务较难一点,然而小组长是小组内能力最强的孩子,所以他们完成起来也不算费力。
总之,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情境创设比较成功,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更加轻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觉得最好采用情景教学法。所以一上课,我就问:“孩子们,如果你会魔法,你想变成什么呢?”……“这节课,我就是你们的大虫子老师,你们就是小虫子学生咯!”学生们一听,立刻开心地笑了,课堂气氛顿时活泼起来。这时,我话锋一转:“可是,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课文中这只小虫子的心声吧!”这样一说,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了。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追问:“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我’的伙伴们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随后整堂课的学习中,我都用“小虫子们,你们的生活哪里让你觉得一点儿都不好?”“小虫子们,你们的生活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还真不错呢?”这两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学习。学生们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只真正的小虫子。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因为学生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所以他们很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起课文来充满了感情。这堂课的情景创设得十分成功,课后连一位听课的家长都说:“老师,听了这堂课,我都想变成一只虫子了!小虫子的生活简直太有意思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完全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时间安排可以更加优化。
因为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设计教案时,我创设了各种情景,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课堂上,我只是略一引导,学生们就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完全应该大胆舍去一些教案中预设的内容,节省出一些时间。那么,在引导学生完成“拓展想象,模仿写话”这个环节的学习时,时间就会更充分,小组长们就有时间上台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了。然而,在课堂上,因为有些舍不得砍掉自己精心设计的内容,所以我仍旧保留了几处朗读指导的内容。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而重点内容“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却没有时间完整地呈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一课一得,这是我每次写教学反思都会说的一句话。上了《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我的收获实在太多太多……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二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虫子是一种小动物,在伙伴们的眼中,当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有时屁股会被苍耳刺痛,有时会被小狗撒的尿淹得昏头昏脑,有时会被小鸟吃掉。但我却认为当一只小虫子其实很不错:早上在草叶上醒来,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还可以跳到狗的身上乘坐特快列车去旅行。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小虫子以生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再小的生命也有有趣的生活,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设计旨在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当一只小虫子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更有有趣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要热爱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敢于追求美好童年,热爱生活。
反思我这节课,觉得以下几点做的还不错: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去感受、去领悟小虫子的美好。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思考、合作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之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能抓词扣句,对于长句子能通过师生合作读的形式,很巧妙地让学生读通,边读边引导学生理解。
四、新编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爱好与习惯。所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给学生大胆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引领学生感受本课轻松幽默的语言文字风格,从对文本的品悟到对课外文段的赏析,再到《昆虫记》的课外补充阅读,进而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成长。
但是,课堂还需从以下几点进行修改:
一、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再通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多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可以眼中有虫,心里有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强化朗读,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快乐,读出有趣。
三、可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小虫子的快乐生活,仿照课文语气告诉大家、训练说话。
虽然说课堂是有遗憾的艺术,但把缺憾减少到最小,正是我努力的方向,为此,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并积极实践。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三
《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文中从小虫子的视角出发,讲述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小虫子对生活的热爱。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都不好”“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的关键语句,通过品读、齐读、分组读、引读、角色扮演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课文最终含义——懂得了生活中要多看到好的一面,常怀感恩之心,乐观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具体如下:
1、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共7个自然段,每部分都有提示过渡语,为便于学习,教学伊始,需要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为此,让学生在范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从而设问:文中写了“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学生们通过预习和听读课文,有的答到:“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有的答到:“当一只小虫子还不错。”那么到底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你是从哪些段中找到的?学生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时,就能找到“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和“当一只小虫子还不错”的段落,从而指导学生们认识这到这两段有过渡提示的作用。明确了本文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至2自然段)写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第二部分(第3至7自然段)写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2、再读,引领剖析、了解文本的写作结构。
本文结构清晰、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以“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的设问开头,再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这两点都是围绕小虫子的“小”的特点来描述的,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找、读”过渡提示段,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的相关的句子,启发学生们想象:走进小虫子的世界,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与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感受生活,感知到文本的写作结构。
3、读中想象,体会当小虫子的不好与乐趣。
(1)理解关键语段,体会想象的独特
通过诵读“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的语段,想象交流为什么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体会小虫子的“小”给它带来的生活危险及生命危险;而通过指读和分组读“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的语段,想象画面(小虫子在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洗脸,把触须擦得亮亮的),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创设情境,将学生带进小虫子生活的草地里。交流睡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的感受——就像睡在摇篮里一样,真舒服啊!学生从中体会到小虫子生活的自由舒适。
(2)角色扮演朗读,感受想象的趣味,突破难点,体会当小虫子的乐趣。
课文5、6自然段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什么这些小伙伴不那么友好,小虫子还觉得有意思呢?”通过读文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将文字想象成小伙伴们和小虫子一起生活的画面,从而理解到小虫子眼里小伙伴们的“有意思”。
(3)丰富想象、拓展说话,从而明理。
想象、拓展说话:你喜欢当一只小虫子吗?学生们纷纷摇头表示虽然当一只小虫子有免费的列车带去旅行,有很多有意思的伙伴,生活也不错,但,小虫子实在是太小了,自己不喜欢当一只虫子。结合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通过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和乐趣的引读,使学生明白,虽然当一只小虫子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文中的小虫子却依然喜欢当一只小虫子,说明了小虫子它看到更多的是生活中好的一面,所以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是充满乐趣的。由此,我们同学们要像小虫子一样,要多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常怀感恩之心,乐观地看待自己的生活,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