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语文

《漏》教学反思

《漏》是一本非常有趣味性的故事书,在活动中孩子们边听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这浓厚的兴趣。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王老汉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撞上“漏”。

漏教学反思一

  《漏》是一本非常有趣味性的故事书,在活动中孩子们边听边看边哈哈大笑,可见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充满这浓厚的兴趣。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王老汉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撞上“漏”。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

  在PPT课间的播放下我与孩子们集体阅读,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被画面吸引着,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洋溢着中国民间特色的故事之中。“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孩子们迅速进入了故事情境之中。当孩子们看到那头大胖驴时,孩子们开心的笑着,慢慢的孩子们就顺利地理解了大胖驴和老虎、小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而小偷和老虎的出现,孩子们显得更加兴奋起来,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孩子们更是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悉悉索索……”当我用不同声音模仿王老汉和老奶奶的对话时,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孩子们有的捂着嘴巴笑,然而却笑的茫然。

  我故意又卖了个关子,重复了一遍,随即用老奶奶的声调放慢语速又讲述了一遍,这时一个孩子们反应过来了,“啊,漏是漏雨吧。”“是呀,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反应过来了,可是小偷和老虎明白了吗?”于是我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抓耳挠腮,翻着白眼,看到他们模仿着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动作的有趣样子,不觉莞尔一笑。“那小偷和老虎心里想的‘漏’是什么呢?”孩子又高举着小手畅所欲言,

  经过一番思考,他们很快的就明白小偷和老虎所想的“漏”是个怪物。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孩子们理解了,是老奶奶的一句话引出了一场误会,并演变成后面那富有喜剧性的故事画面。了解了“漏”是什么的孩子们,嘴里说着“小偷和老虎好笨啊!”看着故事中傻傻的老虎和小偷,他们不觉的哈哈大笑,越发感到有趣,也隐约能理解小偷和老虎他们的作为是因为他们理解的“漏”并非是老奶奶嘴里所说的“漏”,而这也是这个诙谐的故事的趣味性所在。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直到现在还在津津乐道。
 


漏教学反思二

  《漏》是一篇中国民间故事。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奇妙和趣味。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整堂课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调动学习的用心性,进行思维、表达潜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抓住描述人物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形象。讨论、交流学习所得。

  2.彻底扬弃了情节分析。剩余的情节分析已被公认为现代教法所不取,但是如何从语言文字角度去教课文,却颇为棘手。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纲,自主感悟人物语言为目,正确估计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感受知顺序,用一个发散式的探索提问,涵盖全文,组织起科学的教学程序,潇洒地走了一回,简单地突破了感悟“语中有话”的难点,然后顺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3.充分强化了主体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不管是初读感知,还是深读探究,以及课外延伸时的编(剧本)、争(演员)、演(排练演出)、写(作文)。我都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民主性上去思考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带给施展才智的空间,又为个性差异设计了灵活的可选取性的表现机会。让不同层次学生有较为宽松自由发展的舞台。因此学生主体是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在学语文的愉悦中体验心理之满足与自信之快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做到了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环节简练明快。课堂伊始,以学生畅谈理想导入教学,激发兴趣。之后让学生汇报预习状况,了解课文主要资料、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联系,明白老虎和贼是如何被“漏”吓跑的?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资料,使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三、不足之处

  时间安排的不够恰当,在确定研究主题中占用的时间较长,以至于后面的时间较紧,缺少了对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学生的预习不理想,对课文的阅读不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接着抓住情节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先圈画出来,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品味细节,抓住重点段落品读,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推荐总结,鼓励学生阅读。
 


漏教学反思三

  《漏》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漏》这个故事围绕“漏”展开,老虎和贼对“漏”极其害怕的心理导致他们不辨真伪,盲目逃窜,下场可笑。故事讽刺了老虎和贼的愚蠢和贪婪,告诉人们做贼心虚、干坏事没有好下场的道理。

  本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三下中篇幅最长的一篇,面对篇幅如此之长的课文,我紧扣文本“民间故事”的体裁特点,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切地渗透文化,让文化充盈于课堂之中,行走于师生之间。

  1.追本溯源探字理,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化,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很多汉字都极具画面感,图画因素可谓是俯拾皆是。我充分关注并挖掘文字中所蕴含的这种“图画因素”,实现“字”“画”的转换,引导学生看“画”想“字”,看“字”想“画”,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无比快乐和轻松。结合汉字的起源,开掘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减少汉字的错误率。了解“漏”、“贼”字的字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义,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2.图文并茂理脉络,彰显民间文化。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回环反复,带着中国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我巧借《漏》的绘本资源,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为绘本配上文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背景,奠定民间故事的阅读氛围。从文字中说有趣到绘本图片中发现有趣,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为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做准备。

  3.注重复述故事方法的指导

  本课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读懂示意图是复述故事的基础。教材使用了“图示”支架,因此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了解地点的变化就是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好顺序,就能理清故事的脉络。通过观察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先将课文讲薄,然后提取关键信息再将课文读厚,捕捉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多种形式地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故事语言的基本表达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为生动细致地复述故事做准备。最终实现一课一得——学会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4.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复述故事

  学生复述故事时,很多时候依靠记忆,而这篇课文内容很长,复述的难度很高,因此注定依靠记忆复述的效果很差。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有着显见的规律:老虎做什么,贼就做什么。所以,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复述故事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返回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