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千里
“ 那时候我们都穿草鞋:北伐刚出发的时候穿稻草鞋,过仙霞岭到浙江才穿麻草鞋。一个月发一双布袜子,长途行军,袜子顶多只能穿一两个礼拜,所以大家都赤脚;公家发的草鞋也穿不了多久,所以有的也自己打。”——曾经参与北伐的将领刘安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普通步兵来说,背负弹药辎重长途行军、在火线机动转移和冲锋陷阵,都需要依靠强有力的双脚来完成。一双耐用舒适的鞋子,可以有效缓解行军打仗中战士们承受的各种肉体与心理压力,对于提升他们的战斗效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今早已习惯了现代工业文明发达的物质成果的我们,可能并不会注意到一双小小的军鞋,其本身就是复杂军事后勤供应体系的一个缩影。更不会想到,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廉价工业产品的军鞋,对于很大一线官兵来说,竟然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跪射俑,其右脚底出现的密密麻麻的针眼所表现的就是秦军当时穿的一种缝制的布鞋】
在漫长的古代战争史上,除了贵族武士或中高级军官能够穿得起体面舒适的靴子之外,大部分基层士兵即便是在军饷最充裕的时候,脚上能穿得起的大多也只是草鞋,稍微好一些的能够穿得上缝制的布鞋。前者主要以各种草类原材料以手工编织而成,由于原料来源广泛,易于采集,无需加工即可直接制作,是所有军鞋中最廉价者,历史也最为悠久,考古证实早在6000年前就已存在。
而后者,则通常是用麻、葛、皮等材料缝制的单层或多层底鞋,这种鞋形体宽大,质地粗糙耐用,穿起来轻便灵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广泛使用,在秦始皇陵出土的秦兵马俑中即可见士兵穿着的单层底布鞋,不过在农业社会,这种布鞋的制作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并不及草鞋那样普遍。
【清末进行操练的北洋新军士兵,他们配发了近代化军靴和绑腿】
进入晚清时期,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中国军人看到了那些洋兵脚上穿着的近代化军靴。相比于当时八旗绿营与团练乡勇还在普遍使用的步履草鞋,这些依靠工业化生产的军靴,不仅让士兵穿着更加舒适,对足部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更加结实耐用。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就向欧洲大规模采购了这种类型的军靴,武装他的北洋新军,到辛亥革命前夕,这种军靴已经成为清政府所编练新军的标准作战装备,中国士兵的双脚终于也赶上了国际步伐。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辛亥革命不久,紧随其后的军阀混战,给中国正常的军事工业化进程造成极大损害,近代化的军靴虽小,却与枪炮弹药一样,需要国家级的军需供应体系来维持,而当局疲弱无力,更迭频繁,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只知疯狂扩军,对于士兵足底的这些事根本无心关注。因此,中国士兵的双脚装备又迅速倒退回农业时代的水平。除了少数阔绰的大军阀(比如奉系军阀)还能配发与清末新军时期质量相等的军靴外,各地大部分基层官兵只能自己就地取材打制草鞋,稍有条件的军队也只能勉强给士兵配发手工缝制的布鞋。
【渡过黄河的北伐军,除了军官外,普通士兵依旧穿着草鞋】
【1927年开进上海的北伐军,他们脚上穿着草鞋】
这种情况到了南京时期却更加恶化,在北伐军进入上海的时候,很多我方的工人纠察队队员们就惊讶地发现,那些远道而来的军人居然大部分还穿着草鞋,而他们自己有不少人已经穿上皮鞋了。而在民国初期十年间,士兵普遍穿草鞋的状况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除了部分蒋氏嫡系中的精锐部队能够成批获得先进的军靴外,大部分士兵都是穿着草鞋进行训练和作战,能够穿上缝制的千层底布鞋已经算是条件不错的部队了。30年代南京方面训练的德械部队,军官配发长筒皮质军靴,士兵穿着一战德国样式的步兵靴,威风不已,但其他部队长期缺乏充足的物资供给,士兵只能用草鞋凑合了,这还是嫡系军,其他地方派系军队就更不用说了。
【左为1938年穿草鞋的普通国军士兵,右为配发德式军鞋的德械师官兵】
在土地革命时期,草鞋也同样是的各地工农红军部队的标配。在全国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中,前有敌军的围追堵截,后有各项物资供应短缺,红军部队根本无力为普通士兵提供耐用的布鞋乃至军靴。 因此打制草鞋,成为从红军指战员到基层官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不仅很大前线的战士需要在作战间隙尽可能多的打草鞋,很多级别较高的军官也练就了一手打草鞋的技能,当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就以精湛的打草鞋技艺享誉全军,还在长征途中经常亲手为战士们制作草鞋。
当时红军主力主要活动于南方地区,其后温暖湿润,而用稻草或麻草制作的草鞋具有廉价、轻便、防滑和吸水性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南方的作战环境和红军物资匮乏的境遇。这一时期,各根据地经常组织当地军民成批制作草鞋,比如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的10天时间里,就发动于都群众连夜赶制出草鞋10万多双,战士们才得以穿着崭新的草鞋踏上长征路。
红军时期的稻草鞋和麻草鞋
【70年代的年画,描绘的是长征途中为士兵打制草鞋的朱德】
不过,草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草鞋的耐磨性很差,在长时间行军途中经常容易破损,因此长征途中从高级指战员到战士,都需要在不停地就地取材制作新草鞋。而当部队北上行进至气温较低的黄土高坡时,草鞋保暖性不佳的弊病也暴露出来,很多战士因为赤脚穿草鞋而被冻伤。而用稻草和麻草打制的草鞋,也很难称得上舒适,草鞋本身的倒刺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划伤足底,甚至在行军途中导致反复感染。而更严重的是,长期穿草鞋负重行军,容易导致扁平足病,使士兵失去远距离行军的能力,草鞋对士兵足部的损害在长征结束后开始引起重视。
侵华日军装备的昭和五年式作战靴
与中国军队士兵窘迫的足底装备相比,配发现代化军靴的侵华日军,在行军打仗时就显得更加从容。在抗战全面爆发时,日军普遍配发的是昭和五年式作战靴,这种军靴使用牛皮制作,结实耐用而且防水,整个靴子能把小腿一下全部包裹,靴底由后跟和足弓部分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底部还有防滑钢钉,这种多功能作战靴对于当时的中国士兵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光是足底上的巨大差距,就让日本单兵的装备水平高于当时任何一支中国部队。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方面虽然开始源源不断地获得英美苏等盟国的军事援助,但前线大部分官兵依然穿着草鞋与日军相搏。就是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前期装备英式武器,后期为美军教官训练,在跨越缅甸的丛林山路时依然穿着草鞋,与同时期全副美式装备,足蹬美式军靴的驻印军根本是天壤之别,而被当时的外国记者戏称为“草鞋兵”。这还是国军中少有的物资供应跟得上的精锐之师,到了抗战后期,国军其他部队居然连草鞋都开始变得稀缺。1944年桂柳会战期间,国军94军166师参谋长就曾公开抱怨道:“我军开往广西作战…士兵连双草鞋都没有,光着脚走路,哪能走得动,走得快呢?”这充分表现出国军在抗战时期,后勤供应体系中暴露出的严重问题。
【搭乘美军DC-3运输机的中国远征军士兵,他们全部穿着草鞋】
【1944年,在敌后活动的新四军官兵,他们全部穿着缝制的粗布鞋】
相比国军士兵依旧寒酸的双足,我敌后抗日武装的境遇要好得多。在八路军和新四军完成改编后,虽然得到了当局一定的物资供应,但还是供不应求,尤其是军服、军鞋这些后勤问题只能想办法自己解决。
在长征期间看到草鞋对士兵双足的危害后,各抗日根据地对军鞋的制作极为重视,由于大批男性青壮年不是上前线杀敌,就是在后方从事重体力生产活动,为士兵制作军鞋的任务就落在了边区广大妇女的肩上。根据地妇女组织经常发动农村妇女集中缝制鞋袜,主要是以手工制作的粗布鞋为主,分为夏季用的单鞋和冬季用的棉鞋。虽然这种农业时代就已经长期使用的布鞋,无法比得上日军的制式化军靴,但其轻便透气,舒适耐用和保暖的特点已经让战士的足部状况得到了质的改善,八路军和新四军官兵们的行军与作战能力有了很大保障。而且得益于各根据地强大的组织调动能力,就是在艰苦的反扫荡时期,前线部队依旧能获得足量的布鞋。
【抗战时期,河北涞源县妇女在集中为八路军赶制布鞋】
【抗战后期,三名即将奔赴战场的八路军女卫生员,他们都穿着缝制的粗布鞋】
从草鞋到布鞋,不仅仅是士兵双脚境遇的改善,更是整个后勤供应体系的完善,穿着粗布鞋的抗日武装穿梭于敌后,凭借旺盛的斗志不停地消耗着日军的锐气,而国军士兵却依然被草鞋所带来的各种伤病所困扰,临近胜利居然士气依然低迷到抗战结束时, 八路军新四军与国军其他部队相比,其军容面貌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最终的胜负早已在士兵的脚底板上决定了。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