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全部)详细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全部)详细

时间:2023-10-05 14:32:06人气:514作者:懒猫我要评论(0)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全部)详细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

“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

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5.古代希腊罗马

(1)雅典的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⑵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近代部分

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8226;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7.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1)经典力学

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生物进化论

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的对峙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

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师夷长技”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部分

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18.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与量子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9.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

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

(3)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

24.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25.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列宁

(2)毛泽东、邓小平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