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郎景和:植根医学本源

郎景和:植根医学本源

时间:2023-09-23 10:56:28人气:717作者:非诚勿扰我要评论(0)

郎景和:植根医学本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提炼了一个人的名字。他有着诗人般的气质,科学家的风度,谈笑鸿儒,举重若轻。他50年锲而不舍,既挥笔又操刀,文武齐备。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

在郎景和的字典里,一名好的外科医生必须经历三种境界:得意、得气、得道也,即会做手术,达到熟练程度;融会贯通,找到规律;将理念升华到哲学和思想高度,举一反三。每个阶段都是一场艰苦的磨炼,但每一步都必须脚踏实地。

沿孟子之道,得道者得天下,可堪为医生的最高境界了。

郎景和正是以身践行,诠释了一名民心所向的医学大家。他带来的不仅是一项知识和技术,更是一种思想和哲学。

得意“病情人情结合为最佳治疗”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考虑病情,是科学原则;又考虑人情,是人文原则。从1964年毕业踏入协和医院妇产科大门,郎景和一干就是50年。

50年间,找他看过病、开过刀的患者究竟有多少,几乎无法统计。但有一点非常肯定,他让这些陷入痛苦和困境的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治疗,甚至拥有了完美的人生。

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郎景和做手术时往往选择高风险但能保留器官的新术式。如年轻患者长了个肌瘤,或者多发肌瘤,且还没有生育,就必须选择剔除肌瘤,就像一个苹果哪儿烂了,就把烂的部分抠掉,苹果还是可以吃的。事实上,子宫切除是破坏,肌瘤剔除则是建设。郎景和曾经为一名子宫肌瘤患者,先后做了三次手术,送给了一个女人完美的人生。

第一刀,当时患者24岁,是广州文工团的演员,患子宫肌瘤找到郎景和,考虑到患者没结婚,没生孩子,虽然肌瘤很大,郎景和采取的是肌瘤剔除术。术后二三年,她怀孕了,郎景和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产后五年,她又长了肌瘤,子宫已经完成了生育的任务,与患者磋商,又做了全子宫切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对此,他常说,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考虑病情,是科学原则;又考虑人情,是人文原则。将病情人情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治疗,就是医生的责任所在。不仅如此,郎景和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协和式”的改良。至今,这名70多岁的老头儿还亲自做动物试验,而且要亲眼看到效果。

正是这种严谨的治学和科研精神,成就了郎景和。

50年的辛勤耕耘,他最先在国内研究卵巢癌的淋巴转移,开创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和源头治疗,并在国内率先将腹腔镜应用于妇科临床诊断与治疗。

得气“做好传承接力棒”年轻人要鼓励,也要给予压力、动力,不断让他干活儿,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

协和妇产科多少年始终保持着国内的领先地位,规模在国内综合医院中首屈一指。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09、2010、2011年度中国最佳声誉专科排行榜中,协和妇产科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榜首。

这种好的团队氛围,归功于当年林巧稚教授的引领,更离不开郎景和的发扬光大。

培育新人,郎景和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

他会与每个青年医师亲自商谈,根据学科的需要和各自的兴趣特长,确定其岗位和专业发展方向。这样在良性竞争的环境里,有竞赛、竞争,但没有互相绊脚和串行,这就是他的“400米跑道,多竞赛,少碰撞”青年医师培养理念。

当前,医务界一些老大夫对年轻人看不惯,感慨世风日下,医疗水平滑坡,甚至说“等我们生病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好大夫给我们看病了。”可郎景和不这么看。他认为,年轻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英文很好,电脑掌握得好。

关键是要鼓励他们,同时给予一定的压力、动力,不断让他干活儿,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他的鼓励不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他以自己的学术影响力给科里年轻人创造参加出国进修、培训等机会与条件,让青年人不断深造。

郎景和的学生谭先杰,2012年在医院“百人计划”资助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等四所名院作访问学者。其中一所医院妇科肿瘤主任对郎景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成就非常称道。

谭先杰感慨地说,“正是因为协和医院在海外的声誉和郎景和院士等前辈的成就,在与同期进修的其他国家的访问学者相比,我才能明显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尊重。

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他的学生向阳也深有感触,“我们是在他亲自的教导下领悟的。有的大夫看到自己徒弟高了就压一压,但郎教授是把每个专业的人都提起来。现在全国妇产科亚专业里占重要位置的,都是我们这些40、50岁左右的人,这得益于郎大夫把年轻人推出去、提携起来的胸怀。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年林巧稚大夫把科室每个大夫做什么都安排好。现在郎教授继承发扬林大夫的精神,把我们整个科发展得更好。同样,我们必然将郎教授这种提携后辈的传统继承下去”。

得道“医学是有温度的”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随着科学日新月异地推进,医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在享有更加精确的专科治疗的同时,却感受到了医学的冷漠。特别是近几年,医患矛盾愈演愈烈。

郎景和认为医患双方最重要的基础是人文。

现代科学的发展太过于关注技术本身,却忽略了人文。他说,医学不仅仅是科学,还是人文,是社会,是哲学。

这是郎景和几十年诊治患者的经验,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对医学精神的领悟,其中渗透的正是他深深的社会责任感。在郎景和诊室,学生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患者和患者家属刚一开口,郎景和就会接上,“山东人吧?”或“重庆的?”,有时还会对上一两句山东话或者四川话,患者马上就会一改刚进门时的紧绷表情而露出笑脸。若是以前就诊过的“老患者”,郎景和可以不看病历就准确说出她是“青岛人”还是“德州人”,之前得的什么病,甚至从事什么工作等。

在门诊,有一次一位白发苍苍的患者,一进诊室就说,“大夫,十几年不见,您还是老样子,一点儿也没变”,郎景和不看病历,就转身给一旁的学生介绍,“知道吗,她当时是卵巢癌Ⅲ期,看现在多好呀”。

患者心里想什么,担心什么,顾虑什么,着急什么,郎大夫是洞察的,但他的处置又充满了尊重和善良。

一位剖腹产后的农村妇女,因难以摆脱腹痛,又切除了子宫及双附件,终年蜷曲在床上不下地,不操持家务,更不干农活。

来协和后,郎景和亲自为她做了成功的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依旧愁容满面,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原来,腹腔粘连解决了,“心里的粘连”远没有消除。

术后第二天,郎景和到患者床前,鼓励她笑一笑,高兴一点,坐起来;第三天,郎景和又来到患者床前,鼓励她并亲自搀扶她下地行走;第四天,农妇终于高高兴兴地出院回家了。

50年的临床工作,郎景和没跟患者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问及秘籍,郎景和脱口而出: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

得天下“民为天,科普不可缺”科普是一个医生的社会责任,有时一篇好的科普文章可使千百万人受益。他的光芒不仅覆盖了医疗界,也辐射了普通大众。

郎景和常说,一个大夫每天面对患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广大公众对健康防病知识的渴求却是无限的。

为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郎景和便在林巧稚大夫的指引下,走上了医学科普宣传之路。

科普创作可谓一种科学文化苦旅,费时、费力、费心。

现行的以“SCI论英雄”的学术评价体系也不“支持”医生们的科普创作。而郎景和则认为,科普是一个医生的社会责任,有时一篇好的科普文章可使千百万人受益。让人们在对疾病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懂得如何预防。即使那些遭遇疾病的患者,在对该疾病有更全面、清晰地了解之后,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而且,他还利用各种机会讲解科普与科研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向全社会呼吁科普意识的培育。

自此,郎景和在这个征途上跋涉数十年,并乐此不疲。他不断创新科普小品、科学文献的表达方式。

其撰写的《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女性健康全书》等深受广大读者喜欢。据统计,郎景和共出版各种科普专著40余部,500余万字。每个字包涵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他悬壶济世的爱心。

线索推荐:北京协和医院点评他50年如一日严谨治学,不断探索医学本质,最终得道;他平等对待每位患者,帮助众多妇女解决疾苦;他悉心培养后辈,妇产科在他的带领下硕果累累。

“走近患者床旁”是他终身不懈的追求,他说,“医生为患者开出的第一个处方是关爱”。

宁静的心灵,豁达的心胸,儒雅的风范,哲学的头脑,塑造了他的医学大家风范和协和式学者形象。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