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时间:2023-09-06 11:36:06人气:1301作者:雨滴我要评论(0)

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一、心身疾病的产生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生病,究其原因时总会用“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句老话来安慰自己。其实,很多疾病都跟心理因素有关,而跟饮食无关。这是为什么呢? 从发病原因来看,大多数疾病的发病都跟心理有关系,包括艾滋病;如果病人心理有一些压力,那么他的病情会恶化得更快。有研究表明,80%的疾病都跟心理有关系,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和痊愈过程当中也起重大作用。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心理问题在一些疾病当中还是起主要作用的,这些疾病包括溃疡病、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等。

1、何为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指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而产生的疾病。现在有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指的就是一种心身状态。现代医学说到一个疾病的时候是指它的病理改变,物质层次结构有变化。还有一种变化是指我们主观上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去医院却又检查不出任何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判断这就叫亚健康,即心身障碍也就是心理和生理的两个层面都有一些不协调。人们在发生心身障碍的时候不仅仅是心理和生理的问题,还有适应性的问题,甚至人际关系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习惯了这种病态的状态,就感觉不到。

2、心身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产生心身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特有的心理问题,如道德、尊严、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等,这些其实是跟文化有关系的。我们从小生下来的时候都被很多框框限制,我们每天上学、工作也会有很多框框存在。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些框框,并且有所突破;如果没有突破,我们自身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例如,现在讲课给我带来的压力只是两个小时,两小时结束以后我很快就可以恢复。如果一个人始终处在高度反应状态,就可能就会产生心身障碍。例如,谈判时会有呼吸、心跳、血压升高的情况,这叫应激状态。如果这种刺激过强,持续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三年五年,这种情况就会慢慢转化为心身障碍阶段,再严重些就发展为心身疾病。

3、躯体化 接下来提出躯体化这个很重要的概念。平时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身体的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有人也许会上网找一些资料看一下;过一段时间如果还是不好,我们会去吃药;如果再不好,我们可能会去医院检查。这是一个非常惯性的思路,身体出现任何问题时我们都从生理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很少联系到我们的心理因素。 ▼案例

1 1997年我在天津跟导师学习时碰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个17岁的女孩准备高考,她妈妈带她来看病。她已经病了七个月,休学三个月。母女俩来的时候,我感到母亲非常紧张,女孩也非常紧张,还有些萎靡不振。他们带来很多检查报告,我们看这个检查报告之后就知道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开始她因为压力比较大有点睡不好觉和心慌。这个女孩子的性格特点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和运动,朋友也不是很多。她妈妈是一个控制力很强或者说过度控制的人,主观意识很强,而且她妈妈的焦虑可能有好多年了。 当女孩子开始出现不舒服时,妈妈开始急了,就带孩子去做了简单的心电图,结果心电图没有什么问题,医生给开一些药吃两个礼拜,建议有问题再复查。两个礼拜以后女孩子的病情没有缓解,她又去看,医生建议她到当地市医院做超声心动。做了以后主任医师认为她的心脏没有问题,又建议她到天津市胸科医院做检查。这时候她们已经开始害怕了,去胸科医院医生检查还没有问题,专家会诊后猜测可能是一种很罕见的先天心脏畸形,目前高精尖的检查方法是用一根内窥镜从大腿静脉插入患者的心脏来检查。 这个时候妈妈和孩子更害怕了,后来她们就找到了我们这里,当时我们叫做心身内科。女孩子看起来很焦虑的状态,于是我们给她做焦虑量表。检查以后我们告诉她,不按身体方面治疗,先按照功能性神经衰弱的状态来治疗。治了两个多月后女孩子痊愈了。在我们临床当中大概40%的病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案例

2 两年前我刚到上海时,有个排名上海前几名的夜总会的老板生意做得特别好,他也来看病。他心脏不舒服,心慌得不得了。在某个医院花了两万多块做检查,治疗两个月没有好转,过来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治好了。其实我也没有给他长期吃药,就告诉他不要喝酒,把电话关掉,去公园散步。最重要的是,我告诉他:“你已经做过所有的检查,不要当做心脏病治疗,而是要让你的紧张状态放松下来。” 当我们在精神有很严重的压力的时候,身体和头脑之间有个机制会把压力转移到身体上,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躯体化。最常见的是找不到原因的疼痛,如偏头痛、痛经和胃肠道疼痛,很多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很多胸痛以及心慌也是这个原因。 从心理学上来看,如果一个人心理有压力,实际上是在生活中有压力,是他和整个社会的适应出现了问题,他要处理的是怎么更好适应生活这一问题。如果我们花太多精力来治疗身体症状,就走入了误区。最大的问题就是浪费了很多资源,既消耗了社会资源,也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管理方面我是外行,不过我却知道,如果有一个问题没有从内部调整,没有从市场和客户需要来调整,而耗费太多精力做培训、做管理、做规范,最后只是在浪费大家的资源,而且把整个企业的工作带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同样,先找清楚是身体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这是第一因素。

4、疾病与性格的关系 A型性格是医学上第一个发现的跟疾病有关系的性格,这是一个里程碑的发现。A型性格其实是可以成功、而且是在社会上更加容易成功的性格。但是这样的人跟心脏病的关系很大。B型性格跟A型性格正好相反,相对有些压抑,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二、心身疾病的典型病例

1、心脏病 2005年9月,我在景康健康管理中心遇到一位病人,他来的时候整个身体有点沉重,身材稍微偏胖一点,而且比较疲劳,小便有些问题,血压忽高忽低,但心电图基本正常。他的性格非常强势,个子很高,我坐在他面前觉得有压力。他事业很成功,自己有好几个公司,还做酒店管理,跟各界都有很好的关系。他的性格有些江湖义气,喜欢帮忙,但却因为帮忙而卷进了一个官司。他也是非常努力的一个人,当时找我看病时说是亚健康调理。 过了一个月,我有一次给他看病时觉得他不对,建议他做个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有些心肌缺血,某些T段有变化。结果得知他卷入了一场官司。 随后三个月当中我还是给他治疗针灸,但是我感觉属于失败的治疗。因为我当时每个月要回一趟北京,在我回北京的一个星期中,他因为很严重的心脏病住院了,他非常害怕。其实在他发病之前,我就向他说明过他的情况很严重,但是他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没有办法休息。 他住院后不得不停下工作,把手机关掉。在病情稳定以后,他去外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就恢复正常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应激性冠心病的例子,类似的病人特别多。

2、胃溃疡 一般而言,瘦一点、清秀一点的人敏感性都比较高,敏感性很高的人受到压力的反应大一些。很多女孩子在压力大的时候会胃痛不想吃饭,其实这是一个心理性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很可能当胃病去做个胃镜或者做治疗,这就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有一位女士做了一个胃溃疡的手术,她女儿非常焦虑。因为她女儿在年轻的时候在精神病院住过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她跟女儿住在一起受到影响,就有胃痛的感觉,后来去医院检查发现有胃溃疡。这也是一个心理性的发病。有了胃溃疡以后,她又得到了错误的治疗,那个医生居然说把溃疡部分切掉吧。她也不懂,糊里糊涂地就把胃切掉了三分之一。切掉以后的七个月当中胃一直没有愈合,这七个月当中还复查了五次。 她找到我们时的状态是:不能睡觉和进食,非常消瘦,觉得没有希望,所以她还伴有神经衰弱的问题。这种治疗就比较复杂。首先要消除她的应激源。她的应激源是她的女儿,我们建议她女儿过来一起治疗,做针灸(针灸有很好的放松作用),吃一些中药以便修复胃黏膜。她女儿的问题主要是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又与老师有关。老师是个焦虑的老师,把压力放在学生身上,孩子回来以后把压力传给妈妈,妈妈把压力传给外婆。我们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人际关系循环链,中间没有人打断这个链。 在这个病例当中,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两个人做心理治疗;其次是让妈妈每天打太极拳(太极拳有很好的放松和镇静作用),刚开始一天打一次,每次15分钟;后来每天两次,一次半个小时;最好的时候一天三次。两个月以后,妈妈可以吃东西了,我建议她从喝米汤开始。四个月以后,她有点活力了,想出去走走,其实这是生命恢复的标志。我们考察以后建议她出去玩,回来后她恢复信心了。医疗过程当中病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给予信心,把那些迷惑不清的东西去掉,告诉她/他真实的情况,这对治疗是很重要的。 这位女士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胃镜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胃黏膜都恢复了。治疗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心理问题,发病的时候更要考虑心理问题。 我们有两种医疗过程,第一种医疗过程是越看越害怕,越看越糊涂,建议越来越多,诊断越来越多,检查越来越多,药用的也越来越多,但病人的心里越来越慌,这种治疗的过程是有问题的;第二种是碰到的每一个医生都能告诉清楚地告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