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时间:2023-08-28 14:42:37人气:627作者:Cute.我要评论(0)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高发性幼儿疾病,只要是以母乳喂养的幼儿,都会不同程度出现这类病症。

母乳性黄疸其实就是母乳内所含有的激素导致患儿胆红素变化引起的,很多家长都将这类疾病归于普通性黄疸,往往担心的不行。

其实这类黄疸疾病并不会危害患儿的身体,但是鉴于家长的担忧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吧?

一、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这是因为妈妈母乳喂养导致的黄疸性疾病,从名字上就能够了解清楚,婴儿出现黄疸情况是因为体内胆红素出现变化导致。

胆红素多数存在于身体各大器官中,常见于肝脏、胆囊等器官,母乳之所以诱发黄疸是因为母乳中含有的激素可以刺激婴儿转移酶的活力,影响到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这种疾病是不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危害的。

二、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

判断母乳性黄疸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停止母乳喂养后,看宝宝黄疸程度。如果停母乳喂养3-4天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来水平的50%左右,接着开始哺乳喂养,如果幼儿的黄疸现象加重、胆红素数值升高,那基本可以判定为母乳性黄疸了。

三、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当确认是母乳性黄疸后,不需要立即停止母乳,而是建议您用多餐少喂的方式继续喂养,也可以服用一些退黄类的中药促进胆红素外排,正常也可以做些运动帮助恢复,宝妈们吃过饭后可以进行腹部按摩。

增加肠蠕动也可以加速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