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时间:2023-08-26 13:53:34人气:1036作者:童童我要评论(0)

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更渴望长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文明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与长寿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但是如何才能健康?又怎样才能长寿?人们曾做过各种寻找灵丹妙药的试探,甚至采取神秘的法术,但结果却是徙劳无益。尽管灵丹妙药没有,神秘的法术亦不存在,但整个人类的寿命却正在不断延长。

据报道,17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见,18世纪为30岁,19世纪以前为40岁,1920年为55岁,1935年为60岁,1952年为68岁,而目前已经达到70岁左右。

且有不少发达国家都先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可以预料,到2000年的时候,将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人的平均寿命会接近或达到80岁左右。

现存的最早的我国医学经典名着《黄帝内经》里所说的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人类的梦想,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尽管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黄帝内经》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从而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是在于人们是否能够懂得养生之道。

上古代的圣贤人由于掌握养生之道,年纪活到了100多岁,而形体、动作不显得衰老,但现在的一些人,因不注意养生,往往活不到50岁,形体就衰老了。

人不可能不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调养,逐渐增强体质,提高康复力、抗衰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但重要的是--顺时养生。

正如《内经灵枢.本神篇》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视是活的意思;长生久视,是延长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为何能延长生命呢?是因为僻邪不至,僻邪,指不正之气,僻邪不至,是说病邪不能侵袭。而病邪不能侵袭的关键又在于顺四时而适寒暑,这里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为什么这样说呢?

《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

正如着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这与现代认为,生命产生的条件,正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人类需要摄取饮食、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着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因此,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同时,又认为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关于这一点,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认识,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就是说,天地万物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天地之间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下,一切生物有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人体五脏也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喜怒悲忧恐五志。

四时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它的形成还得从我们生活的场所--地球说起。地球每365日5时48分46(或45)秒绕太阳公转一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年;同时,地球本身还在自转,每24小时转一圈,也就是一天。它的旋转轴和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有66.5°的交角,于是在公转过程中有半年是北半球离太阳近些,有半年是南半球离太阳近些。

在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在北纬23.5°纬圈上,在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的纬圈上,其他时候,太阳直射在这两个纬度带个之间,春分和秋分,太阳两次过赤道天顶,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线之间往返一个来回,世界各地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也随之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就形成了有规律的季节交替。

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

关于这一点,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一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根本,即指万物生和死的本源。

六气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这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气候消长进退变化中产生出来的,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又是互助调节的,因为有了这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才有一年温、热、凉、寒和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所以自然界的气候可以互相调节,以利万物的生长发育,并使整个自然界气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是有规律的。遵循和利用这个规律,维持阴阳动态平衡,对人类有益,破坏这个平衡,则会灾害至矣。人以天地之气生,还指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和地球,特别是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切生物,归根到底,依靠于太阳的光能和热能。光和热是地球上生命的能源,如果缺乏足够的光和热,生命就不能发生和存在。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地球本身也只是由于有太阳热才得以生存下去……如果没有太阳所放射到我们这里的排斥运动,地球上的一切运动都一定会停止(《自然辩证法》)。我们日常吃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用的燃料也来源于植物。来源于其光合作用,其能量来自太阳,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 大多老百姓都知道冬天吃膏方,夏天敷贴是养生的常识,所谓“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这个道理。而《黄帝内经》则对养生有独特且详细的阐述。现节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部分来浅谈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到立夏前一天。这三个月,天地都苏醒了,万物开始生发繁荣。所谓“发陈”,是指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植物萌生的大自然景象。

人应该昏息早起,多在园林广场中漫步,让头发自然披散,衣带宽松,使自己情志舒展,肌体活跃起来。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一定要保护生灵,不能引动杀气。不要伤害植物发芽,禁止砍伐树木,焚烧山林;不可毁鸟巢,不能伤害卵、蛋、幼虫、幼鸟、幼兽和已怀胎的母畜等;不要竭川泽,不能让蓄水池干涸。

DD中国古人早就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春季适宜穿青色的衣服,带青色的饰品。以麦制食品为主食从而以凉气调节春温。在这播种耕耘的春季,要多付出多给予,少夺取,周济天下有困难者;在这阳气上升的季节,要多奖赏,少惩罚。这就是春季主生的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肝脏藏血,除了情志的调摄外,在饮食方面注意春季不能吃动物的肝脏,此季正是肝旺的时候,死气入肝,伤食者魂。而在房事方面,春分前三天节制房事,以免生下有生理缺陷的孩子。

春季食物以选则一般性调补食品为宜,如鸡肉、鸡蛋、瘦猪肉、红枣等。不仅可改善慵懒的体质,还可充沛体力。然而,对于身体明显虚弱的人,则需要选择适当的滋补中药来调养,如西洋参、龙眼肉、党参、黄芪等。

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若有慢性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

总的说来,春天的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内经》的养生思想注重精神调摄,从本段经文中可以明显体现出来。本段文字中除“夜卧早起”一句讲述起居外,余皆为调摄精神情志的论述。所谓“无厌于日”,是说长昼酷暑,伤津耗气,人易疲乏,情易烦腻。而养生之人,确应顺应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振作精神,勿生厌倦之心,使气宣泄,免生郁结。所谓“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是要人注意调整情绪,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免助阳起暴冲而伤正气。所谓“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是前两句的注脚:勿厌倦之心,则内无郁结,气得宣泄;而无急怒之志,则气之宣泄是和平的、愉悦的,若其所爱在外一样舒畅。在夏令暑蒸气耗的季节,若能自我调整出这样的心境,自然可以凉从心生,健康长寿了。 夏季的饮食起居较之其它季节更为重要。

因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加之夏季食物易***,稍有不慎,即可致腹痛、吐泻。故夏季应选用清淡的食物和具有清心解暑的药物。在夏季,人的阳气旺盛,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出汗增多,容易表现出”夏气通心”的生理变化;夏季湿气较重.易于困脾,故夏季除了应选用清凉的食物,还要注意化湿健脾。所用的食物和药物不仅具有解暑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开胃增食、健脾助运的作用。这些食物包括玉米、薏米仁、绿豆、西瓜、黄瓜、丝瓜、冬瓜、茄子等。药物包括西洋参、莲子、地骨皮、金银花、茯苓等。补益的中成药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金银花露、薯蓣丸等。另一方面,夏季青壮年多食生冷、冰雪,老年人切莫效尤,不可纵口腹之欲致伤脾胃。

在起居上,虽闷热难眠,亦应避免对扇当窗,或卧睡席地、凉床,或空调温度过低,或赤膊不加遮盖。这些对老年人来说皆非所宜,犯之,病生难禁。 我国名医华佗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英国的培根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和运动关系密切,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生命是运动的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如果运动停,则出入止、神机灭、生命亡。 夏季的运动养生保健应以宁心安神,保精益气为主。因为夏季炎热,人体燥热难忍,心烦意乱,难以平静;暑热迫津外泄,大汗淋漓,津亏液少。“精则神藏,躁则消亡”,“春夏养阳,保精益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的运动养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动静结合,以适应季节的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为首选。

夏季运动养生保健切忌过劳。劳力、劳神、房劳都可以使汗大出,津大泄,精大亡。轻者疰夏、中暑,萎靡不振;重者“夏伤于暑,秋必病疟”。 夏季来临,暑假将至,“顺四时,适寒暑”的休闲时刻即将到来。夏季休闲养生要适应季节的气候特点,根据自身的体力情况,制定出适合于陶冶情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休闲养生保健方法。

与家人亲朋好友或“寄情于山水之间”,或“放浪于形骸之外”,“侣鱼虾而友麋鹿”,看花饮酒,对月抒情,谈诗论道,讽古喻今,这样的夏季休闲养生,品格高雅,积极向上,对消除暑热疲劳,调节精神状态,为今后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有重要意义。

夏季休闲养生保健切忌过度安逸,每日黑白颠倒,夜晚彻夜不眠,白天睡到日上三竿;或夜生活过度,打麻将、跳舞,纵情娱乐,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到休闲目的,反而会导致疾病。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立秋日起至立冬前,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万物萧条,山川清肃景净。

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神志安宁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秋季的饮食应减少辛味而增加酸味,以免肺气太旺而使肝气过于抑制。此外,由于秋天气燥,人们应多吃芝麻之类的食物以润燥养肺,少吃寒冷食物,多吃温性食物。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趁着秋季天高气爽,山川景色明净之际,多登高远眺,以舒肺气。秋季养肺为先,可选用滋阴润燥、补养肺气的食物和药物。秋季气温渐凉,气候干燥。

秋燥容易伤及人的肺脏,耗伤人的肺阴,使人出现口咽干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因此根据燥者润之,滋阴润肺的补养原则,采用具有甘润作用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补益。选用的食物和药物包括梨、甘蔗、木耳、香蕉、蜂蜜、百合、天冬、麦冬、沙参、银耳等。中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龙等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冬季寒气笼罩,万物闭藏,阳气潜匿,阴气盛极,大地千里冰封,一派阴盛寒冷之景象。

此时人体之阳气亦潜藏于内,所以此时的调神,当以收税为是,使心情处于心满意足之状态,以保证体内阳气的闭藏,神气不被扰动。志意内藏而不外露,若有隐私之状。同时注意,早卧晚起,不使皮肤开泄汗出而伤阳。冬季的调神,当顺应阴盛阳衰的气候变化,符合冬以之规律。在温暧的阳光之下.尽情地获取大自然的给予.享受那曝背之乐。夜晚避免过多的夜生活。尽可能地早早将息,以此收种、养神、藏神。冬季宜选用具有温阳补肾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同时冬季气温较低,皮肤血脉收紧,容易出现阴寒盛,阳气衰的情况,因此要遵循温阳补肾,温而不散的原则进行补益。冬季进补可选用糯米、核桃仁、狗肉、桂圆、虾仁、黑豆、人参、鹿茸等进行补益。同时可选用金匾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

总之,四时养生,无论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休闲,都必须把握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即:“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不妄做劳”,保证“形与神俱”,这样一来才能度百岁乃去。

CopyRight2021年 【爱下载】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3001350号-1

举报邮箱:aixaiz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