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字解释
- 引证解释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zhǐ]
1.“征”的繁体字。
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zhēng]
〈名〉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6”ina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notationor“5”innumberedmusicalnotation]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另见zhēng
徵[zhǐ]
- 徵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召也。从微省,爲徵。行于微而文达者,即徵之。,古文徵。陟陵切〖注〗、、,古文徵。
(徵)召也。召者,也。周礼司市典祀注、乡飮酒礼注、乡射礼注皆曰:徵,召也。按徵者,证也、验也。有证验,斯有感召,有感召,而事以成,故士昏礼注、礼运注又曰:徵,成也。依文各解,义则相通。从,从微省。会意。微卽也。陟陵切。六部。微爲徵。嫌上文未显,故又明之,已上九字各本譌夺,不可读。今补正。行于微而闻达者,卽徵也。闻各本作文,今依韵会订。又说壬微之意。言行于隐微而闻达,挺箸于外,是乃感召之意也。
()古文。
〔古文〕【唐韵】陟陵切【集韵】【韵会】知陵切,陟平声。【说文】召也。从微省。爲徵,行于微而文达者,卽徵之。【周礼·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注】别异诸官,以备王之徵召。【周语】唯官是徵。
又【广韵】证也,明也。【书·洪範】念用庶徵。【左传·昭三十年】且徵过也。【注】徵,明也。
又【广韵】成也。【仪礼·士昏礼】纳徵。【注】徵,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又问也。【左传·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又敛也。【周礼·地官】闾师以时徵其赋。【疏】闾师徵敛百里内之赋贡。
又求也。【史记·货殖传】物贱之徵贵。【注】徵,求也,谓此处物贱,求彼贵卖之。
又【尔雅·释诂】徵,虚也。
又姓。【广韵】吴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韵】持陵切,音惩。县名。【左传·文十年】泰伯伐晋,取北徵。【音义】今徵县。【史记·河渠书】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前汉·地理志】左冯翊有徵县。【注】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陟里切,知上声。【玉篇】宫徵也。【尔雅·释乐】徵谓之迭。【乐书】声出于心,而齿合吻开,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烛。五音配夏。【礼·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又【乐记】徵爲事。【疏】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以徵配事也。【风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礼,五事爲视。凡归爲事。
又与惩通。【荀子·正论篇】凡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徵其来也。
又与征通。【史记·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从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灵台诗】乃经灵台,灵台旣崇。帝勤时登,爰考休徵。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徵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徵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zhǐ / zhēng
问:徵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徵字共15画,部首是:彳。
问:徵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徵字是左右结构,徵的笔画顺序:撇、撇、竖、竖、竖折/竖弯、竖、横、横、横、竖、横、撇、横、撇、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