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ㄒㄩ
需
  • 14画
  • FDMJ
  • 上下结构

  • 需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需”的字义解释

1.需要:~求。按~分配。

2.需用的财物:军~。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需”字

〈动〉

  1.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宋·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包世臣《文谱》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3.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4.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明·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又如:需勒(勒索)

  5.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6.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王韬《原道》

    又如:需要

〈名〉

  1.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又如:军需

  • 需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need, require, must

法语: besoin,demande

德语: brauchen, bedürfen (V)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也。遇雨不进,止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相俞切〖注〗臣铉等案:李阳冰据《易》“云上于天”云:“当从天”。然诸本及前作所书皆从而,无有从天者。〖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需)䇓也。䇓者、待也。以㬪韵爲训。易彖传曰。需、须也。须卽䇓之叚借也。左传曰。需、事之贼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义也。凡相待而成曰需。遇雨不进止䇓也。从雨而。遇雨不进、说从雨之意。而者、䇓之意。此字爲会意。各本作而声者、非也。公羊传曰。而者何。难也。穀梁传曰。而、缓辞也。而爲迟缓之辞、故从而。而训须。须通䇓。从而犹从䇓也。春秋经。已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从雨而之证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易曰。云上于天需。易需卦象传文。此偁易以证从雨之意。云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云上于天、需时而降雨。

〔古文〕【唐韵】相兪切【集韵】【韵会】询趋切,音须。【说文】也。遇雨不进,止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注】徐铉曰:李阳冰据易云,上于天云:当从天。然诸本皆从而,无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须也。险在前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辀人,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疏】从易需卦之需。【释文】音须。【庄子·徐无鬼】濡需者,豕蝨是也。【注】濡则不去,需则有待。

又【集韵】一曰疑也。【韵会】迟疑需待也。【左传·哀十四年】需事之贼也。

又【韵会】索也。

又【字彙】姓也。

又【集韵】汝朱切,音儒。韦柔滑貌。【战国策】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注】需,音儒。【集韵】或作

又【集韵】【正韵】乳兖切,音耎。【集韵】本作,柔也。或作輭。软濡,通作耎。【韵会】本作㓴。或作。【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注】故书需作,读爲柔需之需。【释文】需,人兖反。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薄其帤则需。【注】需,谓不充满。【疏】需襦不进,故爲不充满。陆云:罢需。

又【集韵】奴乱切,音糯。弱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马不契需。【注】需,读爲畏需之需。【释文】又乃乱反。【集韵】本作偄。或作愞懦燸耎。

又【韵会补】郑周易注,需,读爲秀。阳气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需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xū

  • 问:需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需字共14画,部首是:雨。

  • 问:需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需字是上下结构,需的笔画顺序:横、点、横撇/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需字从雨从而,“而”本义为“胡须”,引申为“柔软的”,转义为“柔和的”。“雨而”指雨下得缓和而有节度,即不是暴雨,暴雨会打得庄稼七零八落;也不是久旱无雨,久旱无雨会使庄稼渴死。只有和缓而有节度的雨,才是人们需要的雨。“军需”指军粮供应定量定时,一下子到得太多,粮食吃不完会霉变,许久不到则军士们会饿肚子。从需之字中的“需”,都意为“柔软”。如“糯”指软米;“孺”指幼儿。“儒”指肩不能扛物、手不能提斧的“软人”,即书生。“襦”指棉袄;“嚅”指两片嘴唇相碰;“蠕”指无骨虫;“懦”指内心柔弱等。(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