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字解释
- 引证解释
1.我,我的:~身。~国。~辈。
2.姓。
[wú]
古同“御”,抵御。
[yù]
〈名〉
姓
吾[Wú]
〈代〉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我们。
如: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动〉
通“御”。抵御
厚攻则吾,薄攻则薄吾。——《墨子》
吾[wú]
- 吾字相关
- 外文翻译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我,自称也。从口五声。五乎切
(吾)我自偁也。偁各本作称。误。释诂曰。吾、我也。从口。五声。五乎切。五部。
〔古文〕【唐韵】五乎切【集韵】【韵会】【正韵】讹胡切,音梧。【说文】我自称也。【尔雅·释诂】吾,我也。【左传·桓六年】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楚辞·九章注】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称,详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广韵】御也。执金吾,官名。【前汉·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注】师古曰: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以名官。
又【后汉·百官志】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绕行宫外,及主兵器。吾犹御也。【注】应劭曰:执金革,以御非常。
又【集韵】棒名。【古今注】金吾,车辐棒也。汉官执金吾,吾,止也,执金革御非常也,以铜爲之,黄金涂两末谓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执焉。○按颜应二说,及古今注凡三义,各不相同,今存之。
又昆吾,国名。【诗·商颂】昆吾夏桀。【笺】已姓。
又地名。【前汉·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注】晋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锺吾,国名。汉爲司吾县。【左传·昭二十七年】公子烛庸奔锺吾。【前汉·地理志】东海郡司吾县。
又番吾,番音蒲,卽汉蒲吾县。【史记·苏秦传】秦甲渡河踰漳,据番吾。【注】徐广曰:常山有蒲吾县。正义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县名。【前汉·地理志】上党郡余吾县,涿郡蠡吾县,日南郡朱吾县。【后汉·郡国志】留郡已吾县。
又伊吾,地名。【后汉·西域传】伊吾,旧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前汉·匈奴传】北桥余吾。【注】师古曰:于余吾水上作桥。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声,亦作咿唔。
又姓。【广韵】汉有广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锺吾,昆吾以国爲氏。由吾,由余之后。
又古有肩吾子,隐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与枝梧通。
又【集韵】【类篇】牛居切,音鱼。【晋语】暇豫之吾吾。【注】吾读如鱼,吾吾,不敢自亲之貌。
又山名。【史记·河渠书】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注】徐广曰:东郡东阿有鱼山,或者是乎。
又【广韵】五加切【集韵】牛加切,音牙。允吾,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允吾县。【注】应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读书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注】吾子,谓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问:吾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吾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wú / yù
问:吾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吾字共7画,部首是:口。
问:吾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吾字是上下结构,吾的笔画顺序: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