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shào
  • ㄕㄠˋ
邵
  • 7画
  • VKBH
  • 左右结构

  • 邵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邵”的字义解释

姓。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邵”字

〈名〉

  1. 古地名

    邵,晋邑也。——《说文》

    戌郫邵。——《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2. 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山西省垣曲县东。后魏改为邵郡,后周改为邵州

  3. 古州名。相当于今福建省邵武县等地

  4. 古郡名。即邵陵郡,相当于今湖南省邵阳市及新邵、邵阳等县地

  5. 水名。邵水发源龙山。西流会桐江、檀江,在湖南省宝庆县东注入资水

  6. 姓(《汉书》作“召”)

  • 邵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surname; various place names

法语: (nom de famille)​

德语: Shao (Eig, Fam)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晋邑也。从邑召声。寔照切

『说文解字注』

(邵)晋邑也。左传襄二十三年。齐矦伐衞。遂伐晋。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杜曰。取晋邑而守之。杜不言郫邵二邑名。据许则当是二邑也。文六年。贾季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此单言郫也。后志。河东垣县有邵亭。注引博物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赵孟杀公子乐于郫邵。岂张华所见左传有异欤。按今山西绛州垣曲县东有邵城。后魏之邵郡、后周之邵州皆此也。依许则经典独此字从邑召。凡周召字作邵者俗也。后儒或谓垣曲邵城爲周召分陜之所。其说不经。从邑。召声。寔照切。二部。

【集韵】【韵会】时照切【五音集韵】市照切,音绍。【广韵】邑名。【左传·襄二十三年】齐侯伐晋,戍郫、邵。【注】晋邑。

又姓。与召通。召公奭之后。【史记·白起传】虽周、邵、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又邵陵,地名。【史记·秦本纪】齐桓公伐楚,至邵陵。【左传·僖四年】作召陵。 【正字通】从邑者,爲邑,爲姓。从卪者训劝勉,又训高也。俗多譌混。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邵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shào

  • 问:邵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邵字共7画,部首是:阝。

  • 问:邵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邵字是左右结构,邵的笔画顺序: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邵基本概况汉语拼音:shào汉语注音符号:ㄕㄠ粤语拼音:SIU闽南语拼音:台湾seu5,厦门siau5,潮州sieu5吴语:zoh日语:しょう(siou)[2]朝鲜语(韩语):소[3]越南语:Thiệu[4]属于姓氏,邵姓当今中国排行第八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四。下面介绍邵氏始祖、形成、宗族特征、郡望堂号、人口分布、迁徙分布及人物、当代邵姓的分布频率、历代部分名人及邵姓宗祠通用联。历代邵姓名人学者也是辈出,邵逸夫,邵雍,邵世强,邵长华等都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名人。(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