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miǎn
  • ㄇㄧㄢˇ
冕
  • 11画
  • JQKQ
  • 上下结构

  • 冕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冕”的字义解释

1.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

2.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第一名的荣誉地位:卫~。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冕”字

〈名〉

  1. (形声。从冃(mào),免声。“冃是蛮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2. 同本义

    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

    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国》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庄子·胠箧》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术训》

    服冕乘轩。——《左传·哀公十五年》

    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

  3. 喻指像冕的事物[hat-likething]。

    如:日冕

  • 冕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crown; ceremonial cap

法语: couronne

德语: Königskrone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纩。从冃免声。古者黄帝初作冕。絻,冕或从糸。亡辡切

『说文解字注』

(冕)大夫㠯上冠也。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浑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则士无冕可知矣。周礼。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纽。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诸侯之缫斿九就。琘玉三采。其余如王之事。缫斿皆就。戴先生曰。实六冕而曰五冕者、陈采就玉之数止于五也。亦以见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无旒也。槩举诸侯又申之曰缫斿皆就者、明九旒至于三旒。其就数九。公侯伯子男无降差同也。䆳延垂紞纩。䆳、深远也。延者、郑云冕之覆。周礼弁师。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纽。谓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布爲之。故尙书、论语谓之麻冕。用三十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传作綖。垂瑬、详玉部瑬下。紞纩、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悬瑱也。瑱亦谓之纩。详糸部紞下。据许紞系于延左右。据周礼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于副之两旁当耳。其下以紞悬瑱。是专谓后服也。然左传。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于冕覆而系紞。从冃。免声。亡辨切。按古音当在十三部。读如问。许书无免字。而俛勉字皆免声。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无免兔之分。俗强分别者、非也。冕之义取前俯。则与低头之俛关通。古者黄帝初作冕。大平御览引世本曰。黄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应邵曰。周始加旒。周易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诸乾坤。

(絻)冕或从糸作。从糸作者、谓冕延用三十布也。周礼曰。玄冕朱裏。谓玄表朱裏。注云。冕延之覆在上。是以名焉。延之覆犹云延之表也。是以名焉者、释经文玄冕之冕字也。以其冣居上。故专得冕名也。觐礼注云。今文冕皆作絻。许或之者、许意从古文也。亦见管子、荀卿子及封禅书。

【唐韵】亡辨切【集韵】【韵会】【正韵】美辨切,音免。【说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纩紞。从冃,免声。古黄帝初作冕。【徐曰】冕,上加之也。长六寸,前狭圆,上广方,朱绿涂之,前后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纩紞,黄色也,以黄绵缀冕两旁,下繫玉瑱,又谓之珥,细长而锐若笔头,以属耳中,无作聪明,虚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后仰前俯,主于恭也。【礼·玉藻】诸侯裨冕以朝。【礼器】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贵也。

又【韵会】或作絻。【荀子·礼论篇】郊之麻絻。【集韵】亦作㡈。

又【正韵】礼记,士玄端,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端皆作冕。

又【集韵】武远切,音晚。冠有延,前俯也。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冕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miǎn

  • 问:冕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冕字共11画,部首是:冂。

  • 问:冕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冕字是上下结构,冕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横、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冕,古代汉族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是形声字。从冒声,从免,免亦声。“免”意为“拖拉”。“冒”与“免”联合起来表示“拉住帽子(以防被风吹走)”。本义: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说明:《说文》:“古者黄帝初作冕。”(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