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ㄏㄨ
  • ㄏㄨˋ
曶
  • 8画
  • QRJF
  • 上下结构

  • 曶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曶”的字义解释

[hū]

1.古通“忽”(a.迅速:“~如神。”b.忽略;忽视:“时人皆~之。”c.极微小的数量单位)。

2.古同“旸”。

3.古剑名。

[hù]

古通“笏”。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曶”字

曶[hū]

〈形〉

  1. 疾速。

    如:曶曶(迅速);曶霍(形容迅疾)

〈动〉

  1. 轻忽

    用心于内,不求于外,子时人皆曶之。——《汉书》

〈名〉

  1. 极小的量度单位名

    夫数出于杪曶,以成毫厘,毫厘积累,以成分寸。——《后汉书》

  2. 曶鼎。西周中期青铜器。高二尺,围四尺,深九寸,款足作牛首形

  3. 笏的古字[ancientwordof笏]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出气词也。从曰,象气出形。《春秋传》曰:“郑太子曶。”,籒文曶。一曰佩也。象形。呼骨切

『说文解字注』

(曶)出气䛐也。玉篇作?。出?者、其意也。?者、其言也。意内言外谓之䛐。此与心部忽音同义异。忽、忘也。若羽猎赋蠁曶如神、传毅舞赋云转飘曶、汉樊敏碑奄曶灭形皆出气之意。倐之皃本当用此字。不当作忽忘字也。杨雄传。于时人皆曶之。则假曶爲忽。古今人表仲忽作中曶。许云郑大子曶。则未识名字取何义也。今则忽行而曶废矣。从曰。?象气出形。呼骨切。十五部。俗作曶。春秋传曰。郑大子。始见左传桓公十年。今字作忽。

()籒文。从口。一曰佩也。象形。按六字当作一曰佩也五字。系于象气出形之下、春秋传之上。浅人改易之。致不通耳。下得谓古笏可从口、不可从曰。亦不得谓?象笏形也。咎繇谟。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汉书在治忽作七始训。史记作来始滑。裴骃曰。尙书滑字作曶。音忽。郑曰。曶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据此则象笏字古作。许竹部无笏。

【韵会】昒书作曶。【前汉·司马相如传】曶闇昧,得耀乎光明。【注】曶,早朝也。◎按与曰部㫚字不同。㫚从曰,与忽同。此从日。《字彙》云同忽,非是。

  • 相关问答

  • 问:曶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曶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hū / hù

  • 问:曶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曶字共8画,部首是:曰。

  • 问:曶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曶字是上下结构,曶的笔画顺序:撇、横折钩、撇、撇、竖、横折、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