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ㄈㄨˊ
韨
  • 9画
  • FNHC
  • 左右结构

  • 韨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韨”的字义解释

1.古代祭服前面的护膝围裙,用熟皮做成。

2.古代系玺印的丝绳。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韨”字

〈名〉

  1. (形声。从“韦”,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古代贵族祭祀时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2. 同本义

    有虞氏服韨。——《礼记·明堂位》

    一命緼韨幽衡。——《礼记·玉藻》

    受绿衮冕衣裳。——《汉书·王莽传上》

    又如:韨冕(敝膝和帽子)

  3. 系印玺的丝带。也作“绂”

    韨如相国。——《汉书·王莽传》。注:“组也。”

    又如:玺绋(印带)

  • 韨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a leather knee-pad worn during sacrifices

法语: genouillère,genouillère

德语: Knieschützer (S)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注』篆文巿。从韦。从犮。犮声也。此爲篆文。则知巿爲古文也。先古文后小篆。此亦二部之例。以有从巿之。故以巿爲部首。而韍次之。假令无从巿之字。则以韍入韦。而以巿次之。俗作绂。疑当出一篆而注之。按经传或借黻爲韍。如明堂位注曰。韍或作黻是也。或借芾爲之。如诗人、斯干、采菽是也。或借沛爲之。如易丰其沛一作芾、郑云蔽厀是也。芾与沛葢本用古文作巿。而后人改之。或借茀爲之。如诗释文所载及李善所引诗皆是也。或作绂。如今周易乾凿度朱绂、赤绂是也。仓颉篇曰。绂、绶也。韍佩废而存其係縌。秦乃以采组连结于縌。光明章表。转相结受。故谓之绶。亦谓之绂。糸部曰。绶、韍维也。然则韍废而绶乃出。韍字废而绂字乃出。

【广韵】【韵会】分勿切【集韵】分物切,音弗。【说文】本作巿,韠也。篆文从韦从犮。【注】徐铉曰:今俗作绂,非是。【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注】此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汉·诸侯王表】奉上玺韍。【注】师古曰:玺之组也。

又【集韵】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韨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拼音(音节)是:fú

  • 问:韨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韨字共9画,部首是:韦。

  • 问:韨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韨字是左右结构,韨的笔画顺序: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名】亦作“芾”。汉以后又称“蔽膝”。商周至元明的一种祭服。形似围裙,系在腰间,其长蔽膝,为跪拜时所用。(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