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汉字

  • de
  • ㄉㄧˇ
  • ˙ㄉㄜ
底
  • 广
  • 8画
  • YQAY
  • 半包围结构

  • 底字解释
  • 引证解释

汉字“底”的字义解释

[dǐ]

1.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a.下面;b.以后)。海~。~肥。

2.末了:年~。月~。到~。

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

4.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

5.何,什么:~事伤感。

6.古同“抵”,达到。

[de]

同“的”。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底”字

底[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dǐ

底[dǐ]

〈动〉

  1.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4. 隐藏。

    如:底伏(隐伏)

  5.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6.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7.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

    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2.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de

  • 底字相关
  • 外文翻译

英语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法语: fond,base,fond d'une affaire,fin,(ancien mot utilisé après un adjectif, un nom, un verbe pour le qualifier)​

德语: Hintergrund (S)​,Basis ,Grund

  • 说文解字
  •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声。都礼切

『说文解字注』

(底)山凥也。凥各本譌作居。今正。山当作止。字之误也。字从广、故曰止凥。玉篇曰。底、止也、下也。广韵曰。底、下也、止也。皆本说文。释诂曰。底、止也。又曰。底、止、徯、待也。晋语。戾久将底。注曰。底、止也。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服注。底、止也。杜注。底、滞也。楚语。夫民气纵则底。底则滞。注曰。底、箸也。按底训止、与厂部厎训柔石、引伸之训致也、至也迥别。俗书多乱之。小雅。伊于胡厎。笺云。厎、至也。俗本多作胡底。一曰下也。下爲底。上爲葢。今俗语如是。与前一义相足。高唐赋曰。不见其底。虚闻松声。列子。无底之谷。名曰归墟。从广。氐声。都礼切。十五部。按释诂。替戾底厎尼定曷遏止也。释文及唐石经不误。郭注。厎义见诗传。谓靡所厎止。伊于胡厎。传曰。厎、至也。郭又引国语。戾久将底。此爲底字作注也。释文底音丁礼反。厎音之视反。今荠旨二韵区别亦如是。

【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正韵】典礼切,音邸。【说文】山居也。

又【说文】下也。

又【玉篇】止也。【尔雅·释诂】底,待也。【注】止也。【疏】底者,在物之下,是亦止也。

又【玉篇】滞也。【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注】底,滞也。【晋语】戾久将底,底箸滞淫。

又【增韵】器臀也。【诗·大雅】于橐于囊。【笺】无底曰橐。有底曰囊。

又文书槀曰底。【春明退朝录】公家文书稿,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祕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卽贞明中崇政院书也。

又凡供役使者曰小底。【晋公谈录】皇城使刘承规,在太祖朝爲黄门小底。

又设疑之辞。【匡谬正俗】俗谓何物爲底。此本言何等物,后省何,直云等物耳。应璩诗云:用等谓才学,言用何等才学也。去何言等,其言已旧,今人不详根本,乃作底字,非也。唐人诗多用底字。【杜甫·寄王陶二少尹诗】文章差底病。【韩愈·曲江寄白舍人诗】有底忙时不肯来。

又与厎通。【韵会】厎,通作底。【诗·小雅】靡所底止。【传】底,至也。

又与砥通。【前汉·枚乗传】磨砻底厉。【注】底,柔石也。

又叶都木切,音啄。【郭璞·东海外大壑讚】写溢洞穴,暵昏龙烛。爰有天壑,号爲无底。

  • 相关问答
  • 网络释义

  • 问:底字的拼音(音节)是?

    答:底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音节)是:dǐ / de

  • 问:底字共多少画?偏旁部首是什么?

    答:底字共8画,部首是:广。

  • 问:底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

    答:底字是半包围结构,底的笔画顺序:点、横、撇、撇、竖提、横、斜钩、点。

底表示最下面的部分、图案的基层,或者末了,也可引申表示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又同“抵”,达到之意,另在古白话中也表示领属关系,义同“的”。(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