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作者:陈子昂 / 时代:唐代

作品原文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作品背景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译注对照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它是最高阳气之精。

石林何冥(míng)密,幽洞无留行。成林的岩石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冥密:阴暗壅塞。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是与那造化合而为一。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chén)冥。玄妙感应并非喑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象识:指表面的认识。象,一作“蒙”。沈冥:指仙道深奥莫测。沈,同“沉”,一作“沦”。

世人拘目见,酣(hān)酒笑丹经。世间凡人拘泥于眼见为实,沉湎于酒中嘲笑那丹经真义。酣酒:沉湎于酒。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昆仑山上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么才能采到它的花蕊?

文学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公元687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