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

作者:殷尧藩 / 时代:唐代

作品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注对照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少年:年轻。

不效艾符趋(qū)习俗,但祈(qí)蒲酒话升平。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艾符:艾草和驱邪符。祈:祈望。

(bìn)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鬓丝:鬓发。榴:石榴花。

千载贤愚(yú)同瞬息,几人湮(yān)没几垂名。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贤愚:圣贤,愚蠢。垂名:名垂青史。湮没:淹没,消失,毁灭。

文学赏析

  作者当时已经年老,“不效艾符趋习俗”既是力不从心,也包含看透热闹背后空虚的无奈与悲凉。当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正是元和中兴前后,民间的生活处境虽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为自身的年老体弱,又预见了晚唐时期宦官与藩镇冲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懒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话升平”。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也正因为前文叙述的原因,他才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辞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