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汉语网(2cn.cn)

词语

爱汉语网 > 词语 >

宰相

  • 宰相
  • zǎi xiàng
  • ㄗㄞˇ ㄒㄧㄤˋ

  •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别称中堂。中国古代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但各朝代均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范围也有不同。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宰相
  1.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

    《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宰相

zǎi xiàngㄗㄞˇ ㄒㄧㄤˋ

职官名。我国君主时代君主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历代名称不同。如秦汉的丞相、相国、三公,唐宋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也称为「宰辅」。

宰相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

(来源:百度百科)

  • 相关链接
  • 外文翻译

英语: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法语:premier ministre (en Chine féodale)​

德语:erster Minister (S)​, Kanzler (S)​, Kanzlerin (S)​, Reichskanzle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