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指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懿旨
古用以称皇后、皇太后或皇妃、公主等的命令。亦用为贵显人家长辈妇人命令的敬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奉夫人懿旨,送先生归馆。”《三国演义》第三回:“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餘人不许輒入。’”《西游记》第五回:“仙女近前道:‘我等奉 王母 懿旨,到此摘桃设宴。’”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yì
美好(多指德行):~德。~范。嘉言~行。
zhǐ
1.滋味美:~酒。甘~。2.意义;用意;目的:主~。要~。宗~。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在进一步发展两国科学技术合作的决议。3.意旨,特指帝王的命令:圣~。
懿旨
yì zhǐㄧˋ ㄓˇ旧称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三国演义.第三回》:「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
《西游记.第五回》:「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懿旨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公文都有明确的规定。秦代上行文为奏,下行文为制、诏。汉代上行文区分为四品:章、奏、表、议;下行文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书。魏晋南北朝公文同前代大略相似。隋代公文大都是梁代定制。唐代下行公文有六:制、敕、册、令、教、符;上行公文也有六:表、状、笺、启、辞、牒;平行公文有三:关、移、刺。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体制,种类更趋繁杂。元代公文略有变化,如诏令称圣旨,命令称令旨,指令称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体,如行移、申状之文。
所以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