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舞时一般持扇子、手帕或彩绸而舞,多用锣鼓伴奏。
2.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田间唱的一种劳动歌曲。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秧歌
插秧时在田间唱的劳动歌曲。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月下秧歌四起,方知 桃源 风景,尚在人间。” 苏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种田。”
流行于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歌舞活动。用锣鼓伴奏,形式活泼多样。或群体歌舞,或编成有故事内容的秧歌剧。为广大农村群众所喜闻乐见。
柳亚子 《国庆节天安门检阅台前作》诗:“此是人民新国庆,秧歌声里万旗红。”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妇女小孩都用秧歌调唱起他们新编的歌来。”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yāng
1.植物的幼苗:树~儿。白菜~儿。黄瓜~儿。2.特指水稻的幼苗:~田。插~。3.某些植物的茎:瓜~。豆~。白薯~。4.某些饲养的幼小动物:鱼~。5.栽培;畜养:~几棵树。~了一池鱼。6.姓。
gē
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民~。2.歌唱:载~载舞。
秧歌
yāng gēㄧㄤ ㄍㄜ一种流行于北方农村间的踏歌。以数人装扮各种人物,踩高?而踊歌,或为合唱,或 相应答以表演各类故事。后泛称田间工作者所唱的歌。
秧歌(北方民间舞蹈)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