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唐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新唐书·食货志五》:“﹝贞观﹞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胥士
唐 代设置公廨本钱,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为官府经管公廨本钱向官府纳课的民户,称为“胥士”。
《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计官多少而给之。”《新唐书·食货志五》:“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xū
1.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吏。2.文言副词。皆;都:尔之教矣,民~效矣。
shì
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农工商。4.军人:~兵。~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中~。下~。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护~。技~。助产~。7.对人的美称:烈~。勇
胥士
胥士,汉语词汇,拼音为xūshì,释义为以公款作本钱贸易或放债取息,充作官署公费和官吏俸禄或津贴。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