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1.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孔颖达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杨伯峻注:“启蛰犹今言惊蛰,宋王应麟所谓‘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至汉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夏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夏正正月之节气。”唐柳宗元《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
2.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骆鹏《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启蛰
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今称“惊蛰”。
《左传·桓公五年》:“凡祀,启蛰而郊。” 孔颖达 疏:“《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蛰也。’” 杨伯峻 注:“启蛰犹今言惊蛰, 宋 王应麟 所谓‘改启为惊,盖避 景帝 讳。’至 汉 行太初历,改惊蛰在雨水后,为 夏 正二月节气,古之惊蛰在雨水前,为 夏 正正月之节气。”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不藉》:“启蛰也得其耕,时雨也得其种。”
谓惊起蛰伏过冬的动物。
骆鹏 《寄怀师农》诗:“风高尚有南飞雁,龙伏曾无启蛰雷。”
- 相关字义
- 国语辞典
- 网络解释
qǐ
1.打开:~封。~门。某某~(信封上用语,表示由某人拆信)。2.开导:~蒙。~发。3.开始:~行。~用。4.陈述:敬~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某某~(用于书信末署名处)。5.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谢~。6.
zhé
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伏。入~。
启蛰
qǐ zhíㄑㄧˇ ㄓˊ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
启蛰
启蛰,读音qǐzhé,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节气名。动物经冬日蛰伏,至春又复出活动,故称“启蛰”。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