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语解释
- 引证解释
亦作“壍堵”。古代数学名词。两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正柱体,亦即长方体的斜截平分体。
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堑堵
亦作“壍堵”。古代数学名词。两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正柱体,亦即长方体的斜截平分体。
《九章算术·商功》:“今有壍堵,下广二丈,袤一十八丈六尺,高二丈五尺,问积几何?答曰:四万六千五百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算术求积尺之法,如芻萌、芻童、方池、冥谷、堑堵、鱉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
- 相关字义
- 网络解释
qiàn
1.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壕。天~。2.陷坑,亦喻挫折:吃一~,长一智。3.挖掘:“环而~之,及泉”。古同“錾”。古通“渐”,平缓。
dǔ
1.堵塞:把窟窿~上。你~着门,叫别人怎么走哇?2.闷;憋气:我要不跟他说说,心里~得慌。3.墙:观者如~。4.用于墙:一~墙。5.姓。
堑堵
堑堵是算学术语。是一长方体沿不在同一面上的相对两棱斜解所得的立体,即两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其体积公式为:V=abh/2,(其中a,b,h分别是堑堵底面长、宽及高)。
(来源:百度百科)